如今武城縣魯權屯鎮,到處是大建設的場面。
一年來,這里先后有35個在外能人回鄉創業,江蘇、天津、北京等地的27家玻璃鋼及中央空調生產企業也陸續在這里扎根。今年全鎮新建續建的項目就達32個,完成投資18億元……驚人的變化源于該鎮圍繞特色產業實施的諸多嘗試:引入龍頭企業、搭建產業平臺、培育大市場、營造好環境……使這里曾經自由生長的玻璃鋼產業,正被梳理、捆扎成一條長龍。
玻璃鋼及其衍生出的中央空調制造業是德州市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州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在今年全市實施的“10+3”主導產業集群推進計劃中,武城縣被命名為全市唯一的 “新材料產業集聚區”。魯權屯鎮作為武城縣玻璃鋼產業的核心鄉鎮,現有民營企業1126家,個體工商戶8500家,其中9成從事玻璃鋼產業,他們擁有著占全國玻璃鋼產業三分之二的生產能力。
塊狀特色經濟曾為魯權屯帶來迅速增長,但長期以出售零配件、組裝貼牌產品為主的低價競爭日益制約產業的發展。2010年,魯權屯鎮的工業生產總值達35億元,而工商稅收不足5000萬元。群山無峰、缺乏核心競爭力,正在拖慢當地發展步伐。
強勢龍頭 “拉直”產業身板,鏈接發展高端
“90%的中央空調產品出在魯權屯,90%的稅收跑出魯權屯。 ”鎮黨委書記田志清說出了全國第一個玻璃鋼之鄉如今的尷尬。
魯權屯有1000多家玻璃鋼生產加工企業,個數雖多但缺少擁有核心技術、支撐帶動能力強的核心龍頭企業。去年以來,魯權屯鎮把培植強勢龍頭提到了實現產業“二次崛起”的首要位置。如今,在新鎮政府的東南方向,投資7億元的貝州集團中央空調主機項目、投資3.2億元的科萊中央空調主機生產項目已拔地而起,主體框架已初具規模。在距離這兩個項目不遠的地方,一個地源熱泵產業園也在加緊建設,目前已有4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入園。
培育龍頭不能僅靠引進,該鎮中央空調產業平臺園區應運而生。該園區以龍頭企業做為帶動中小加工企業發展的平臺,在園區建設上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扎口管理,在為入園企業提供集中辦公條件的同時,對他們進行高標準的統一管理。目前26棟13萬平方米車間已完成主體框架,辦公樓已完成基礎工程。
入園后企業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產品質量。由于實行扎口式管理,園區內還杜絕了亂檢查、亂收費等現象,發展環境優良。同時,通過引企入園,中小企業主動進行設備優化升級,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在園區現場,記者碰到已決定入園的企業家李金坤,他為入園新購置了約700萬元的流水線設備。 “很多企業都想進園。平臺企業設立了專業的檢測部門,對出園產品實行嚴格檢測,合格產品使用統一品牌對外銷售,不用愁市場。 ”李金坤說。
目前,已有60多位像李金坤這樣的企業家攜項目入園,他們最終將抱團成一個新的產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