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15年,亞太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能源消耗量將超過北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需求地區。這不僅僅體現在成品油需求的快速增長方面,也同時反映在眾多輕工行業對石化下游產品的強勁需求上。“由此可見,提高乙烯的利用率至關重要,而這其中催化劑尤為重要。”殼牌全球解決方案亞太地區專利轉讓技術總監賴健誠說:“舉例來說,我們研發的一個催化劑產品,在生產一噸乙二醇中只需要0.579噸的乙烯,而其他催化劑則要消耗0.636噸乙烯,一個年產量30萬噸的工廠采用具有高選擇性和性能穩定的催化劑,就可以為企業節省上千萬美元乙烯的用量,這個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提起殼牌,許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家跨國石油公司,其業務在上游有石油勘探,在下游有零售和加油站等業務。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殼牌還有一個全球解決方案部門,該部門隸屬殼牌的多家催化劑公司CCMAP,是殼牌集團下屬一系列技術公司的集合。這些公司通過組成網絡,創新和銷售催化劑,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服務網絡,業務范圍涵蓋操作咨詢、催化劑、技術服務、研發等。目前殼牌全球解決方案部門在美國、歐洲、亞太設立了區域商業和技術中心,為殼牌集團和能源業內的第三方客戶提供科技咨詢。賴健誠向記者介紹說,殼牌全球解決方案和CCMAP的競爭優勢在于攜手合作打“組合拳”。這一組合方案以實現低成本、高效能為目標,殼牌全球解決方案負責提供催化劑授權技術,以及為用戶量身定制的咨詢服務,CCMAP催化劑公司負責提供在運營和加工技術方面最新型的催化劑,從高選擇性、高性能到混合型催化劑等多個品種。
在石油煉化以及石油化工領域,除了原料成本以外,在包括煉油以及下游烴加工的運營成本中,催化劑成本一般占到30%至40%。催化劑的品種和特性不同,在價格上相差很大。賴健誠介紹說,催化劑可以比喻為在化學反應中的一個“管理者”。50多年來,殼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專注于研發突破性的高選擇性催化劑和高性能催化劑家族產品和技術,以不斷提高這個“管理者”的決策正確性、有效性、穩定性、催化劑耐毒性等。而這個“管理者”在殼牌全球解決方案所提供的技術轉讓體制下,能夠有效幫助企業提升產出、降低能耗、減少原料消耗,最終幫助企業提升商業績效。CCMAP催化劑公司商務總監馬敬威指出:“相對于市場平均所需的10年研發時間,CCMAP平均80%至85%的催化劑則是以36個月作為一個研發周期。經過長期的研發和實踐,催化劑的選擇性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68%,提高到現在的80%以上。自1956年以來,殼牌的催化劑技術已經授權76次,幫助企業減少每單位生產的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以及優化設備性能。”
賴健誠最后強調說,CCMAP的催化劑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節約成本的目標,中型企業每年將能夠節省1000萬美元或在3年內節省3000萬美元。“我們希望通過創新組合方案,幫助石化公司在滿足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的同時,節省成本并提高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