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航展,空客及其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歐航集團)主推是未來構想,展示它們對2050年航空業的遠景展望。
為了了解航空業面臨的挑戰以及來自客戶和乘客的需求,空客對分布在全球各地的1萬多人進行了調查。調查提出的問題是:“你認為未來的航空業是什么樣子的?”,受訪者的回答非常明確:到2050年,人們會更多地乘坐飛機,但是要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空客的未來構想主要包括五個支柱:一、未來的能源(替代燃料),包括生物燃料、燃料電池、太陽能、能量(比如人體自身熱量)收集、電動飛機概念等;二、未來的飛行路徑(空中交通管理),包括歐洲的單一歐洲天空空中交通管理系統(SESAR )、美國的下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潔凈天空行動、飛機編隊飛行創意等;三、未來的航空旅行解決方案(新的商業模式),包括飛機“集群”概念、飛行宮殿(天空中的郵輪)、垂直起飛等;四、研究與技術,包括概念飛機和概念客艙、仿生結構、智能材料(自我加溫和自我清潔功能)、發動機研發(垂直起落飛機的巡航發動機)和仿生技術;五、未來人才,包括空客推出的“讓創意展翅高飛”全球大學生航空競賽、與教育機構合作等。
2010年,空中客車公司推出了概念飛機“工程師之夢”。這款概念飛機的主要特點是機翼特別長且細薄、半嵌入式發動機、U形機尾、輕型機身,具有降低燃油消耗、減少排放、降低噪音和增強舒適性的特點。
空中客車公司工程執行副總裁夏爾·尚皮翁說:“空中客車概念飛機向人們展示了未來飛機是什么樣子的,代表了工程師們的夢想。這不是一款真正的飛機,它所展現的技術雖然是可行的,但是不太可能像概念飛機中所展現的那樣同時投入使用。這款概念飛機充分發揮了我們的想象力,突破了我們慣常的思維方式。空中客車公司希望能夠通過這款概念飛機,吸引全球青年投身于航空業。我們在享受航空業為人們帶來的各種好處的同時,應該更加關注環境保護。”
本屆航展,空客推出了概念客艙一種創新且智能的飛機內飾設計。在空客概念客艙內,傳統的頭等艙、公務艙和經濟艙的劃分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活力區、互動區和智能技術區等區域的概念,這樣的區域劃分將給乘客帶來前所未有的飛行體驗:“互動區”設立虛擬立體投影,乘客可置身各種環境,參加多種社交活動。“活力區”是休閑區,乘客可以休息、就餐、呼吸新鮮空氣、接受理療和按摩。“智能科技區”則利用人工智能科技為乘客提供多種服務,使空中生活與地面沒有區別。空客工程事務執行副總裁夏爾·尚皮翁說,空客的研究表明,2050的乘客既期待完美的飛行體驗也關注環保。乘客希望經長途飛行后走出機艙時,仍能保持活力和精力。
空客概念客艙需要如下技術發展來實現:
仿生學的結構:鳥類具有優化的骨骼結構,可提供飛行所需的強度。利用這種仿生學的結構,機身能夠獲得其所需的強度,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充分利用更大的空間。
高分子聚合貼膜:客艙仿生學結構上面將覆蓋一層高分子聚合薄膜,用于控制接收的自然光、濕度和溫度,可以根據需要來控制它的透明度,飛機的舷窗就不再需要了。坐在這樣的客艙內,乘客置身萬米高空,也可以通過飛機智能化、全透明的客艙壁360度欣賞艙外美景,比如繁星點點的夜空。
復合材料:未來飛機的材料可能不再一定是固體形態,也可以是液態和氣態。
集成化的神經網絡:光纜、電線之類的東西就不再需要了。集成化的神經網絡是“智能的”,有很多功能,比如:它可以識別乘客,使得乘客和飛機“聯”為一體。
生態材料:未來的客艙是完全符合生態效益的。未來客艙不再使用金屬和塑料等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而是使用可以完全循環利用的植物纖維。
可變形材料:開發利用可以變形并且能夠恢復初始狀態的材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可變形材料可以是有“記憶”能力的金屬或者聚合材料。另外,還可以采用在材料上面貼“皮”的辦法,來達到變形的效果。
具有自我清潔、自我修復等能力的材料:未來的客艙將采用具有自我清潔和自我修復能力的材料,受自然界的啟發而采用的涂層(貼膜)技術目前已在飛機的廁所上采用,將來會用在飛機座椅和地毯上。這種涂料可以自行修復劃痕,就像人的皮膚一樣。
3D印刷:客艙的某些地方采用疊層制造的方法,就像3D印刷一樣。采用這種方式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獲得復雜的圖形,同時比從大塊材料上裁出小圖形要節省很多材料。
全息技術:在未來的客艙內,目的地的特有風光、某個城市的鳥瞰圖景或者熱帶雨林的圖景都可以投射到墻上。利用仿真投影技術,可以把你在客艙中的私人空間變成你家里的臥室、商務會議場景或者禪宗的花園。
能量收集技術:未來的客艙將采用例如能量收集技術的能量解決方案。飛機舷窗上的百葉窗有太陽能接收功能,可以收集“多余”的能量,座椅和地板也可以在你休息和睡覺時收集你身體多余的熱量,這些收集起來的能量可以為客艙的某些設施提供電力。
空客表示,這些技術里面,有許多目前已處于開發階段,一些技術將會在空客未來推出的飛機項目中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