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作為傳統出口市場的歐美國家仍未有明顯起色,香港的模具生產商和定制注塑商開始日益轉向中國大陸市場。以雅達模具設計制造有限公司為例,目前,中國國內業務所占比例已從2、3年前的30%增至50%,盡管國內比例增加,但銷售總額卻仍保持在經濟危機時期的2500萬美元左右。該公司過去更偏重出口市場,但現在把重心轉向了國內市場,在與香港相鄰的華南地區建有數座模具與注塑工廠,有員工800人。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百輝表示,把重心轉向中國市場是許多香港公司共有的趨勢。目前,香港企業所瞄準的領域包括中國的汽車市場和日本汽車制造商在廣州的工廠,這些工廠正日益在傳統的日本制造基礎以外尋找供應商,以達到削減成本的目的。
盡管內地的港資工廠有數千家,但易模塑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總裁奉繼軍表示,內地和香港在商業文化上有著天差地別。而且內地市場十分講求價格競爭力,在這點上,香港企業往往敵不過大陸的競爭對手。因此,許多香港公司另辟蹊徑,沒有選擇供應中國本土品牌,他們主要的客戶都是設法在中國建立起業務的跨國公司。
雅達模具的Cheong認為,中國品牌不太愿意為質量買單,這對歷來供應以質量著稱的西方市場的香港企業來說是個挑戰。他說,一流的品質是雅達的優勢所在,比如該公司近來成為了首批獲得嚴格的德國汽車制造標準認證的中國模具生產商之一。
近年來,一些較小的香港模具生產商紛紛倒閉或與同行合并。然而,香港企業仍對中國內地市場充滿興趣。已有一些香港塑料模塑商,比如精英企業控股有限公司已宣布計劃在中國內陸地區建廠,專門供應本地市場。
據耐普羅香港有限公司的業務開發經理AmenFong介紹,盡管該公司有85%以上的業務來自出口市場,但他們仍很看重中國市場。Fong說,該公司由美國首屈一指的塑料模塑商NyproInc.公司和香港的一家公司合資組建,希望借Asiamold這一平臺加強其在本地市場上的地位,此外,他們預見中國國內品牌將日益提高對生產質量的要求,同時他們也有足夠的財務實力作為支撐!斑@些企業正是我們的目標所在!
耐普羅香港有限公司在深圳、蘇州和天津建有模具生產廠。作為削減成本的手段之一,這家公司正考慮將其深圳模具生產廠的規模翻番,并把香港工廠的部分生產轉移過去,香港工廠今后將更側重研究、產品開發和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
其他亞洲企業也看到了中國大陸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
新加坡ExpressTechCo.Ltd.公司總經理LeongYokeMing表示,目前還未在中國國內市場采取統一的行動,但在當地的業務日益增長。這家150人的公司在新加坡、中國江蘇和越南建有生產廠。他說:“我們發現這一市場對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但本地模具生產商經常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香港模具生產商都瞄準了中國國內市場。比如,朋友模具有限公司就因為大陸市場的價格戰激烈而遠離這一市場。據悉,朋友模具有限公司主要供應玩具業,每年為美泰玩具公司供應約1500個模具,約占其模具總用量的15%。但該公司正在設法使業務多元化,設法開拓醫療和精密電子等新市場。此類新業務的增長——現約占其銷售總額的25%——使公司在2010年的銷售額創下新高,超過了經濟危機之前的銷售水平。該公司的美國客戶訂單有所增加,因為美國公司的成本削減壓力更大,希望采購更多的亞洲產模具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