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濱海新區各大超市已經廣泛使用的環保塑料購物袋卻在集貿市場遭受冷遇。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于使用成本過高,加上市場對非環保低價塑料購物袋監管缺位,使得非環保的超薄塑料袋在濱海的農貿市場中大行其道。
在濱海新區泰達最大的集貿市場———三大街菜市場,來自江蘇的郭女士昨天上午在自己的菜攤前忙個不停。即便市民只買兩個辣椒,她也會隨手撕下一個紅色的塑料購物袋。據郭女士講,因為買菜的人多,僅一個月內,她使用的塑料袋就達1萬多個。“這種塑料袋多數是回收的廢舊塑料制成,我過去在老家塑料袋加工廠干過,質量非常不好,但價格便宜,每個采購價不到0.1元。”交談間,記者注意到,前來買菜的多位市民無一人自帶布質等環保購物袋。
隨后,記者來到新港瀕開里市場,偌大的市場內,幾乎每個攤位都能見到顏色各異的非環保超薄塑料袋。一位菜販稱,她每月的使用量也在5千到1萬個不等。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針對集貿市場非環保塑料袋使用量較大的情況,濱海新區相關部門去年曾在部分集貿市場嘗試推行過環保塑料購物袋,但其兩倍于普通非環保塑料袋的成本,讓商販難以承受,最終在市場的推進中遭受較大阻力而很快“擱淺”。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除了使用的高成本外,非環保塑料袋的加工及銷售環節存在市場監管的漏洞,也是造成環保塑料袋很難生存的重要原因。在瀕開里市場,一位商販稱,每天中午前后,都會有人前來推銷非環保塑料袋,因其使用量大,利潤較高,存在一個產銷的利益鏈條,使其得以“大行其道”。加之監管的乏力,環保塑料袋很難與之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