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H1,紡織行業的內需和出口均表現不佳,國內緊縮政策帶來中小紡織企業現金流不暢,棉價高位和基礎化工產品漲價帶來的成本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抑制的紡織下游需求。2011H2-2012年紡織行業復蘇的過程中,我們重點關注盈利處于底部的粘膠短纖行業。
粘膠短纖處于盈利底部。2011Q2,棉花價格帶動棉短絨、棉漿粕、粘膠短纖同時下滑,粘膠短纖處于微利水平。粘膠短纖性能優于棉花,長期均價高于棉花,2010H2-2011H1粘膠和棉花的價差逐步擴大,已達到-5000元/噸的歷史最低水平。
粘膠短纖需求有望回升。2005-2010年,粘膠纖維產量增速均超過15%(2008年除外),原材料棉漿和木漿的供給受限部分抑制了行業的需求增速。2011/12,棉花豐產,棉價回落至20000元/噸左右,粘膠的信價比優勢將逐漸顯現。粘膠作為紗線原料中占比最小的品種,混紡比例的提高帶來的需求彈性大。我們預計粘膠短纖的需求增速將達到20%。
原料漿粕的供給瓶頸打破、價格下降。2011H2-2012年,國內近100萬噸木溶解漿產能逐步投放;棉花豐產帶來100萬噸左右棉短絨的供給,漿粕供給的增長和粘膠需求量增長基本匹配,粘膠行業的原料瓶頸被打破,成本將恢復至9000-10000元/噸的水平。
粘膠短纖產能投放接近尾聲。2011H1,國內68萬噸的粘膠短纖產能投放,產能增速達到32.5%。市場預期粘膠短纖行業的盈利將受到供給的沖擊。
我們則相對樂觀,在原材料供應不存在瓶頸的前提下,粘膠需求彈性大,2011H2-2012,粘膠產能進入消化期。
行業盈利的好轉有待觀察,首次給予“中性”評級,建議關注澳洋科技和新鄉化纖。粘膠短纖的上市公司中澳洋科技彈性最大,毛利每擴大1000元/噸,EPS增厚0.32元;粘膠長絲的上市公司中新鄉化纖彈性最大,毛利每擴大1000元/噸,EPS增厚0.05元/噸。9-11月是紡織行業的生產旺季,建議關注8月中下旬紡織行業的訂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