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望去,臺北環生方舟(EcoArk Pavilion)與許多裝點著全球大都市的現代建筑無異:亮閃閃的外觀和傾斜的角度讓它看上去像一艘未來派的玻璃船。但走近這座建筑就會發現它的不凡之處,建筑外完全是由一個個塑料瓶緊密搭建而成。
位于臺北的環生方舟完全由互相聯鎖的塑料瓶建造而成
這種用可回收的PET塑料(即聚乙烯對苯二戊酸酯)制成的多角形瓶子常被人稱作寶特瓶。用寶特瓶搭建的環生方舟不僅結構穩固,可以抵御地震和臺風,而且十分環保。更重要的是,造價非常便宜。據小智研發股份有限公司(Miniwiz Sustainable Energy Ltd.,簡稱:小智公司)介紹,九層樓高的環生方舟是有史以來同樣大小建筑中造價最低的。小智研發股份有限公司因為設計了環生方舟并使用寶特瓶作為外材料而入圍了《亞洲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亞洲創新獎”(Asian Innovation Awards)決賽。
小智公司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黃謙智(Arthur Huang)說,和傳統大樓相比,用寶特瓶蓋樓將建筑及材料成本降低了30%。在臺灣,建筑和材料成本通常占一幢大樓建設成本的60%,這意味著省下的錢著實可觀。
黃謙智說,10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累積無人使用的廢料,就好像在發掘煤礦一樣。我們將這些廢料變成有用的、具有吸引力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我們做到了適銷對路。
這些寶特瓶磚可以在施工現場用粉碎的PET塑料(即塑料水瓶的組成材料)吹塑成型,然后堆疊成長方形板,無需使用化學粘合劑。
這些由Miniwiz設計、用可回收PET塑料制成的瓶子將為建造商提供一種更便宜的建筑材料
為了阻燃和防水,工人接下來會在瓶磚外覆上一層類似智能手機屏幕保護涂層的薄膜,再把瓶磚掛在鋼架上。瓶內的空氣可以充當一種天然的絕緣體,薄膜內可以裹入發光二極管,以提供低成本的照明。
寶特瓶構成的板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個模塊,這意味著由多角瓶磚搭建而成的建筑可以輕松地被拆卸下來,而板也可以重復利用。
32歲的黃謙智說,這使得寶特瓶磚非常有用,可以為災區和邊遠地區提供低成本的建筑。臺灣、馬來西亞和中國許多在用或在建的游樂園、IMAX影院、工廠和展覽館也都使用了這些瓶磚。
黃謙智擁有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的建筑學碩士學位,2005年創建小智公司時他還是一名教授。
黃謙智說,不停地談論建筑和可持續性等話題,連自己都感到厭煩了,所以我希望能檢驗一下所學的知識,幫助解決一些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
黃謙智以兩萬美元的資本起家,他先是營銷自己為蘋果公司(AppleInc.)的iPhone手機研發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機。然后他將從這款產品中賺到的錢外加大約150萬美元的資金投入了小智公司的發展。
人工腎、水污染傳感器和無需帶專用眼鏡觀看的3D電視入圍了2011年《華爾街日報》亞洲創新獎的決賽名單。還有誰參與了評選,他們的評判標準又是什么?《華爾街日報》的AndrewLaVallee和Yun-HeeKim將就此進行討論。黃謙智說,小智公司壯大業務所采取的方法是以蘋果公司為榜樣。除了開發寶特瓶磚,這家臺灣公司還為使用這種材料開發的建筑提供設計方面的咨詢。小智公司正在努力研發可以集成到寶特瓶結構中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該公司甚至利用其研發的這項技術開發和營銷另外一些消費產品,比如立體聲系統和自行車。
寶特瓶及建筑咨詢依然是小智公司業務的核心。但黃謙智說,公司仍然處于一個“混亂時期”,任何想法都可能發展成前途無量的新產品。公司目前有40名員工,正在擴充工作團隊。
小智公司正在與多家潛在客戶接洽,公司今年收入有望達到2.16億新臺幣(750萬美元),黃謙智預計2012年收入將增加一倍。在有些公司面臨資源成本飛漲之際,黃謙智指出塑料瓶不大可能會在近期內出現短缺。
黃謙智說,在英國每年有30萬噸PET塑料被銷毀,而建造環生方舟只用了300噸塑料。公司正在測試其他材料的使用,比如回收的木材和硅膠等。在如今廢料充足的時代,看來小智公司做好了開發利用世界上這些廢料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