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衛紡織品待奮飛
2011-7-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產業用紡織呂 醫療衛生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曾指出,產業用紡織品是中國紡織工業新增長極。而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中一個重要類別,是衡量紡織工業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21世紀,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進步飛速發展。同時,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不斷深入,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理健康需求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的發展受行業起步晚、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原創性核心技術匱乏、標準落后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行業缺少核心競爭力,在一些高附加值的生物醫用紡織材料上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落實《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依循《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了解產業發展現狀,洞悉產業發展阻礙,更好地依托科技進步,實現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的全面提升,成為產業發展以及社會關注的議題。
前景廣闊路在腳下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主要指醫療、防護、保健及衛生用途的紡織品,有200多類產品,其中高性能醫用紡織品占10%。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以纖維和織物為基礎,以醫學應用為特色,是多功能復合型、高安全性、舒適性、綠色環保紡織制品,一般包括醫療用紡織品和衛生用紡織品兩大類。
醫衛紡織品亟待提高
國內生產的醫療衛生用紡織品主要集中在醫用防護紡織品和保健衛生用品方面,而生物醫用材料則由于技術等原因,一直處于發展不足的狀態。據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醫用紡織品在外科用植入性和體外過濾用紡織品方面的大部分產品,特別是人造器官類醫療器械方面基本依賴進口,產品國產化率極低,市場被外企占領,每年進口量超過60億美元。
而我國高技術常規醫用紡織材料的關鍵核心技術也基本上被外商控制,高技術產品80%以上依靠進口。同時,產業外資化現象嚴重,外資企業對行業總銷售額的貢獻超過50%。目前,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企業約有120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超過半數。
我國生物醫用材料企業顯得勢單力薄。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艷介紹,我國生物醫用材料企業約有2400家,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市場競爭力弱。以2005年為例,國內企業年銷售額高于1億元的僅有30家。中國企業的年平均銷售額僅為120萬美元,比美國企業平均銷售額的14%還低。
目前,我國非織造布在一次性防護用紡織品上的使用率較低。美國非織造布的60%~70%用于醫療衛生及生活用品,在西歐使用的醫用紡織品中75%為非織造布,而其中30%為“用即棄”產品,而在國內的使用率還不到10%。我國醫院以采購非一次性用品為主,一次性用品也僅限于口罩、帽子之類的常規產品,一次性隔離衣和手術衣、一次性防護服的使用率很低。
在衛生用紡織品方面,我國一次性衛生用品市場發展較迅速,在實現自給的同時,凈出口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有關機構統計,2005年我國一次性衛生用品的銷售額約為159億元,其中婦女衛生巾115億元,嬰兒尿布38億元,成人失禁尿布6億元。但是,應該看到,我國內地出口的衛生用紡織品主要是通過跨國公司或港臺企業中轉,再取得相關產品認證后出口。在婦女衛生用品和嬰兒紙尿布等方面,國內市場滲透率尚顯不足。發達國家婦女衛生用品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90%左右,而我國市場滲透率僅為67.5%左右,稍高于57%這一世界平均市場滲透率。嬰兒紙尿布的市場滲透率,日本為95%,北美達到96%,世界水平為44.1%,我國嬰兒紙尿褲市場滲透率僅為17.3%。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