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織造布行業:由大變強的跨越路徑
2011-7-26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非織造布行業
向高、縱、深、廣方向轉變
非織造布是傳統紡織工業的一項重大革命,雖然2010年我國的產量已達279.5萬噸,但對于全國3600萬噸紡織纖維產品產量而言,僅占7.76%,所占比率甚微;而對于中國13.7億人口而言,人均擁有量僅為2kg,而全國紡織纖維產品人均擁有量為26kg,所以說目前非織造布的產量遠遠沒有達到頂峰,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據專家預測,世界未來的紡織工業將會形成“三布鼎立”的局面,即梭織布、針織布、非織造布3種生產方法并立之勢;還有專家預言,50年后的紡織品,將會是以非織造布為主。非織造布這個新生的紡織技術,有十分強大的生命力。我國2002年非織造布產量僅63.25萬噸,但到2010年就達到了279.5萬噸,增加了4.4倍,目前仍呈繼續向前發展的趨勢。今后如果按照年增長率8%計算,到2020年,我國非織造布產量將達到603萬噸,到2030年將達到1300萬噸。
這個預測是按年均增長率8%計算,是一個極為保守的測算,因為過去的20多年來,我國非織造布實際年增長率均在8%以上,平均增幅在20%左右。現按8%計算,20年后,我國非織造布產量將超過1000噸,即可以與梭織布、針織布形成“三布鼎立”的局面。這是一項非常宏偉的工程,對全國紡織工業是一件劃時代的大變革。
非織造布工業的轉型已迫在眉睫,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已越來越沒有出路。我們要從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轉變,今后關于非織造項目的生產與建設必須轉變方式,具體來說要向高、縱、深、廣4個方面轉變。
高:指高新技術,高生產速度、高質量與高產量。今后上新的工程項目時,就盡量選用先進設備,對現有舊設備也應依據這個方向逐步加以改造,決不要再重復低水平、低速度、低產量的生產方式。
縱:指企業應向縱深方向發展,加大對舊生產線改造,如單機頭改成多機頭,單品種改為多品種,生產功能化、差別化、多元化的非織造布,改變品種單一局面。
深:指企業應向生產深度進軍,不要單純停留在生產白色非織造布上,應將產品進行深加工,形成產品多元化,以適應市場。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從原料生產做起,如此,可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附加值和經濟效益。
廣:所謂廣是指廣泛開辟新的領域,工廠的產品品種廣、客戶廣、市場廣、地域廣、用途廣、思路廣,企業才能越辦越興旺。要放開大步走,不能長期裹足不前。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