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是polyester terephthalate的簡稱,為高聚合物,由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發生脫水縮合反應而來。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發生酯化反應所得。近年來,全球各地PET項目不斷上馬,結果造成目前PET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的局面。造成市場過剩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快速增長、工藝技術簡單、投資規模偏低,世界級規模投資小于1億美元,不斷有新的投資者加入PET市場,造成全球PET開工率低下。
探究全球PET薄膜由短缺到產能過剩潛在原因
未來五年PET產能都將滿足市場需求
從全球需求狀況分析,美國和加拿大是PET樹脂消費最大地區,消費量每天超過230萬噸,人均消費量約7.5千克;日本、西歐和墨西哥PET人均消費量大約5.0千克;亞洲人均消費量僅為0.7千克;中南美洲人均消費1.8千克;中東歐人均為0.9千克;中東及非洲人均0.3千克;印度次大陸人均為0.2千克。
據媒體報道稱,印度最高法院要求中央政府發布通告,禁止使用塑料袋包裝的Gutka煙(一種嚼煙產品)。政府計劃根據2009年制定的《塑料管理和處置規則》實施一項法律,以規范塑料包裝的Gutkapan馬沙拉和袋裝嚼煙的使用。2010年12月,最高法院給予政府八個星期的期限,實施該法律。最后期限截至2011年2月4日。英國PCI薄膜咨詢公司的常務董事Guilsborough,在7月19日接受電話采訪時說,“大約三分之一的印度市場在一夜之間消失。”
由于印度企業要擴大在美國的制造業,中國企業似乎也有繼續面向國外市場發展的強勁勢頭。然而,對于所有的實際目的,美國的反傾銷稅將透明薄膜業務的中國企業拒之門外,Filmquest集團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Felinski說,“對于進口商,他們的產品持懷疑態度。”
據悉,由于在北美、東歐、中東和亞洲正在興建許多PET薄膜加工廠,專家一致認為未來五年PET薄膜的產能能夠綽綽有余的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根據PCI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15年世界PET薄膜的需求每年將增長8.7%。
2009年-2012年全球PET供給與需求預測
全球PET市場產能過剩生產商應保持競爭力
由爭奪市場引發的過度擴能惡果終于顯現。隨著一批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擴能項目的陸續投運,全球PET市場已出現產能過剩、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的局面,而近期即將完工的部分項目更使PET市場雪上加霜。分析人士指出,在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工程創新是PET生產商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根據CMAI統計數據,亞洲PET產能已增至約740萬噸/年,而亞洲的需求僅為330萬噸/年。CMAI稱,過剩的410萬噸/年PET產能足以在歐洲、中東和非洲不啟用任何產能的情況下,滿足這些地區的全部市場需求。
據悉,Wellman啟動了位于美國密西西比州Pearl River工廠的第三條PET生產線。新PET生產線將增加3億磅/年的產能,使該廠PET總產能達到約8.6億磅/年,Wellman全部PET產能達到約16億磅/年;立陶宛Neo集團最近也啟動了1座產能為15.4萬噸/年的PET工廠。
隨著大量PET產能的投產,PET市場價格越來越低。美國PET樹脂的基準合同價格約為73美分/磅,比一年前大約下滑了28美分/磅。由于買方態度的勉強,PET價格上調3~10美分/磅的提議,僅落實了3美分/磅。
在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下,近期還將有一批新建和擴建項目投產。M&G集團位于巴西Pernambuco新的PET工廠將于今年下半年投產,該廠產能為9.9億磅/年,新增產能將使巴西成為PET出口國;DAKAmericas將其位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Wilmington工廠的PET產能擴大4.5億磅/年,達到約11億磅/年。
與此同時,東歐也加入了此輪PET擴能熱潮。俄羅斯生產商Polyef計劃今年底啟動1座產能為12萬噸/年的新PET工廠;羅馬尼亞Rompetrol石化計劃明年底投產1座產能為12萬噸/年的PET工廠。到2007年中期,北美PET產能將增加30多億磅,增幅約為21%。盡管美國對PET的需求將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但DAKAmericas、伊士曼、英威達、Starpet和Wellman都在擴大產能,或者恢復生產,因此北美市場也正在趨于飽和。
有機構認為,嚴峻的市場形勢也使亞洲PET產能將在中期出現合理化重組。今年6月,亞洲已有兩家PET工廠關閉。Hualon關閉了位于馬來西亞Negri Sembilan的PET工廠,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漲,利潤縮水;大韓化纖也因為利潤低下,正在關閉位于韓國蔚山的1座產能為400噸/日的PET工廠。
創新才能挽救巨幅震蕩的PET市場
在邁入21世紀20年代期間,北美PET市場需轉變其對自己的認識。位于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的SBA-CCIInc.資訊公司總裁John Maddox稱,“PET行業已從大型跨國公司轉向私有投資商”,“但是由于利潤并沒有下降,行業正在進行聯合。我們似乎永不滿足——我們不斷打破瓶頸并建立新廠,繼續擴大產能。”
許多市場觀測員認為北美PET產能過剩。2008年年底,WellmanInc.和Invista公司關閉了三家北美PET工廠,使年產值降低了15億英鎊。2009年年底,Eastman Chemical公司也臨時關閉了哥倫比亞的一家PET大型工廠。然而,與此同時,Indorama Polymers Public公司正在亞拉巴馬州迪凱特建立一家年產值高達10億英鎊工廠。Selenis Canada作為一家新型市場入口,2010年年底其蒙特利爾區的一家工廠將提供3.30億英鎊產值。
行業資深人士David Beckmann也直言不諱的做出評論。
在Owens-Illinois和Rexam Plastic Packaging等包裝公司具備將近40年從業經驗的Beckmann指出:“如果我們包裝行業不進行創新,激發客戶購買力,那么長時間內增長率不會有顯著提高”,“我們應當與品牌持有商進行密切合作”。
Beckmann現在是俄亥俄州托萊多市DavidC.Beckmann Associates咨詢公司的高級運營管理人員。他稱:“包裝材料不再是廢棄物或僅用于產品運輸。它不僅是回收處理中的寶貴資源,還是刺激客戶消費的最終產品”。
紐約Beverage Marketing Corp.咨詢公司常務董事兼首席營運官Gary Hemphill稱:“飲料購買量全面下滑”,“2008年和2009年液體冷藏飲料銷售量都在下降”。“客戶的可支配收入減少,而包裝公司的成本和價格增加。第一啤酒市場在幾十年內出現第一次下降,碳酸飲料的下滑程度更大。瓶裝水銷售量也出現了幾年下降,而在此之前一直保持持續增長。”
據悉,亞洲過剩的PET產品將主要銷售到歐洲和美洲,亞洲凈出口量將由2002年的110萬噸增至2007年的220萬噸,到2007年時開工率會回升至80%左右。歐洲和美洲由于受亞洲出口的影響,產能增速較慢。長期來看,它們將成為PET凈進口地區,其開工率維持在9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