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中國自東盟進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6月進口額為908.4億美元,同比增長26.6%,占中國進口總額的11%,東盟成為繼歐盟、日本之后的中國第三大進口來源伙伴。商務部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東盟自貿區實施以來,超半數的自東盟進口企業的業務量呈增長態勢。對于自東盟進口快速增長的原因,多數企業認為受益于東盟自身市場需求的增長,也有部分企業認為是自貿易區優惠政策的實施所導致。
盡管中國自東盟進口繼續保持較高增長,但從國別和地區看,各國表現不一。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作為中國與東盟進口貿易中的主要伙伴國,前6個月的進口仍保持較高增速。據中國海關統計,1~6月,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297.3億美元,增長26.8%,占中國進口總額的3.6%,是東盟地區的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其次是泰國,前6個月的進口額為191億美元,增長21.9%。位居第三、第四位的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進口額分別為138.5億美元和134.7億美元,增長率均在20%以上。此外,在東盟10國中,自緬甸、柬埔寨的進口增長最快,增幅分別達到了164.3%和127.6%。唯一一個出現進口下降的是文萊,1~6月中國自文萊進口僅3.4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7.1%。
從進口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依然是中國與東盟貿易中的最主要商品,占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中的半壁江山。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前6個月,中國自東盟進口機電產品432.4億美元,增長18.9%,占中國自東盟進口總額的47.6%。其中電子類產品(HS85)進口306.3億美元,增長22%,機械類產品(HS84)進口126.2億美元,增長12.2%。上半年,電子元器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附件、通信設備及零件等是主要進口的機電產品代表。在我國與東盟機電產品的貿易中,加工貿易仍然是主要方式。中國自東盟進口的第二大類商品是礦產品,前6個月的進口額為161.9億美元,增長30%,占中國自東盟進口總額的17.8%。其中礦物燃料、礦物油等進口116.7億美元,增長15.2%,礦砂、礦渣等進口增幅較大,進口額為44.5億美元,增幅94.4%。東盟國家中,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泰國等都是世界主要的橡膠種植和出口國,因而東盟也成為中國橡膠及塑料產品的主要進口地區。前6個月,中國自東盟進口的塑料、橡膠達104.2億美元,增長41.1%,占中國自東盟進口總額的11.5%,成為第三大進口商品。上半年,橡膠進口64.1億美元,增長58.7%,塑料等進口40.2億美元,增長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