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結果跟實際照片完美吻合
海上鉆井事故能否避免?麻省理工學院撞擊與耐撞性實驗室(MIT's Impact and Crashworthiness Laboratory)可能已經找到答案。
麻省理工學院應用力學教授托馬什•維日比茨基(Tomasz Wierzbicki)和他的學生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用于測試汽車零件耐撞性的計算機模型同樣也可以用于預測海上鉆井站的管道是否會斷裂,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事故。
那么測試汽車零件耐撞性的計算機模型是如何工作的呢?
該過程就是從某種汽車常用材料中,如鋼鐵,截取一些樣本,在樣本上噴上精細的小圓點。然后將這些樣本釘在機器上固定,用不同形式和大小的力來進行沖擊。用動態攝像頭記錄下這些材料承受沖擊時的圖像并傳進電腦里,用電腦沿網格標記這些點,指出材料形變發生的時間和位置。
用相似的方法測試不同壓力下一系列深水鉆井管道的常用材料,它們不斷承受著深海的高壓。
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去年的“深海地平線”( Deepwater Horizon)事故對這一方法進行驗證,結果表明這種模型可以準確預測造成泄漏的裂縫的位置和類型。
他們制作了帶有鉆井隔水管(drill riser)的計算機模型——一個大口徑的管道一端連接到代表鉆井臺的大的矩形上。研究小組隨后進行了能夠部分重建深海地平線事故的計算機模擬:甲烷氣體爆發沖擊到表面后,整個平臺起火,鉆油裝置開始傾斜下降。
他們緩緩將矩形平臺傾斜下降,附屬的鉆井隔水管開始彎曲。用顏色編碼的模擬器沿著管道標明那些可能破裂的點:藍色和綠色表示材料仍是完整的,黃色和紅色標明它是破裂的。小組發現了四個很可能發生破裂造成漏油事故的區域,并用一張水下機器人在事故后不久拍攝的破壞了的管道的照片與其中的一個區域相比較,結果是近乎完美的吻合。
維日比茨基將這個實驗看做將這種研究模型運用到實際的海上鉆井材料檢測的過程中令人鼓舞的一步。他說,雖然任何管道材料都不可能在深海地平線那樣的事故中一直保持完好,但是,仍然可以為現行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作出許多改進。(本文來源:《科技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