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研發的能夠從塑料中提煉石油的機器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塑料制品有毒有害、不易降解、難以回收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事。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廢舊塑料擁有相當高的能量值,幾乎高于任何其他類型的廢品。這一特點被日本布萊斯特公司的科研人員所關注,并通過不斷的研發,最終研制出一臺最新的轉化機器。在技術上實現廢舊塑料能量值的轉換。該機器可以從各種各樣的廢舊塑料中提煉出多種類型的“塑料油”。
該機器不采用傳統的焚燒法,直接燒融廢舊塑料并產生大量毒害氣體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是應用最新的溫度控制電加熱系統,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將廢舊塑料轉換成粗煤氣,結合相應的技術,應用于以氣為主的家用電器或者發電領域。專家表示,當這項技術趨于成熟后,由廢舊塑料所轉換出的粗煤氣甚至可以直接被注入汽車或者液化氣摩托車。
據介紹,開啟該機器后,對塑料進行加熱,機器內部溫度開始上升。塑料將開始融化成為液體,液體沸騰后,氣體通過管道進入一個充滿自來水的溫室氣體單位,在那里進行分餾。經過測算,每公斤廢舊塑料可以產生一公升的石油、汽油、柴油或者煤油。然而實現這項轉換的能耗僅僅只需要1千瓦時的電力,成本不到20美分。
目前,該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僅能處理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等塑料制品,對于PET制品還沒有完全的轉換能力。可盡管如此,該機器的研發依然被業界公認為回收應用方面的重大技術突破。
布萊斯特首席執行官彰德伊藤表示說:“該技術為人類回收廢舊塑料制品方面提供了顯著的解決方案。目前,已超過60臺機器被實踐安裝應用。它們分布在日本的農場,漁業和小型工廠,還有少數被推廣的其他國家及地區。幫助當地收集游客留下的塑料垃圾并將它們轉換為油制品加以回收再利用。”
彰德伊藤最初的設想來自于塑料制品生產的逆向操作。他希望通過技術上的不斷深入,從而實現廢舊塑料的逆向回收。另辟蹊徑地解決塑料制品難以在自然環境下分解的問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石油資源稀缺緊張的問題。
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全球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彰德伊藤補充說道:“這項技術的研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類對大氣的進一步破壞。我們努力通過這樣高效安全的技術手段,挽救人類在廢舊塑料制品回收問題上的不良影響,加強對地球環境的保護。為我們的子孫后代造福授益。”
氣溫上升加劇,節能減排是全球人類的責任
結語:
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層后使地球升溫,使碳循環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遠遠超過科學家可能勘測出來的過去16萬年的全部歷史紀錄,而且目前尚無減緩的跡象。
大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氣候變暖的根源。國際能源機構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占全球總量的一半。調查表明,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噸,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總量的23.7%。中國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51噸,約占全球總量的13.9%。
日本布萊斯特的該項技術發明成為人類塑料回收方面的一項創舉。使難以回收再利用的廢舊塑料制品返回到石油制品,并減少約8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對全球氣溫變暖現象很好的緩解措施,大大地保護了地球環球。
筆者認為我國也應盡早引進該項技術及相關設備,不僅可以緩解油價不斷上升,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旅游資源大國來說,這項技術還可以被設置在各個旅游景點,以收集游客留下的塑料包裝以及其他類型的塑料廢品,保護景區環境,促進能源再次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