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原因致涂料行業打假行動脆弱不堪
2011-8-29 來源:慧聰網
關鍵詞:假冒名牌涂料 黑涂料
日前,有媒體爆料黑工廠生產數萬桶假冒名牌涂料入市場。這些涂料肯定是不環保的,也就是說有害的。那么涂料用的環境就是人要接觸的環境。很明顯,這些涂料最終會傷害人,這一點,黑工廠不是不知道,然而在利益面前,他們鋌而走險,甚至目空一切,只要有錢賺,他們什么都敢干。
誰給他們的膽量?或者說,他們為什么敢如此放肆?公然違背法律和良知。除了自身素質外,我們的監管措施,監管渠道,形成的監管環境是不是成為滋生他們邪氣的溫床?
很顯然,我們的監管部門工作是沒有效果的,甚至是不到位。建材市場好像交上管理費后就萬事大吉,處于“自由”狀態,即使偶爾的檢查,也多是走形式,要不,商家怎敢光天化日之下賣假貨?他們對各級各部門的檢查早就做到了“胸有成竹”,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何怕之有?既然不怕,那就無所謂賣什么了。
工商、質檢部門應該是產品質量監管的主力,然而主力表現平平,屢屢被“破門”,不是體力不支,而是思想和意識上存在毛病。平時里說濫了的 “無縫隙”監管,此時顯得蒼白無力?赡軙懈鞣矫娴谋O管困難,比如,人手少與監管面廣的矛盾等等。但是,監管不是靠人多少,更重要的是靠措施,靠真抓實干。否則,人越多事情越難辦。
筆者認為,裝飾公司也可以成為黑涂料的“防火墻”,他們最了解產品,最懂行,與客戶有著最直接的聯系。他們如果能發揮好作用,對于黑油漆也是一個打擊。但他們的積極性還得行政主管部門去調動,去組織?啃袠I的力量去設一道關卡,與行政部門并駕齊驅,何愁工作沒有力度?黑油漆沒了市場,自然市場也就凈化了,安全了。道理誰都明白,就看做不做了。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