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 楊世濱: 從源頭破解產業升級難題
“十二五”期間,除了棉和滌綸這兩種用量最大的傳統原料外,針織行業還要繼續擴大毛、超細羊毛、苧麻、亞麻、漢麻和各種改性天然纖維在針織中高檔產品的應用開發。
目前,天絲、莫代爾、竹漿纖維已在針織內衣中大量使用,今后五年應加大功能性纖維等各種新型纖維的應用。差別化滌綸如吸濕導汗滌綸已成為針織運動比賽面料中的主體原料,新一代蜂窩型、中空型兼有化學改性等差別化滌綸與天然原料的混紡交織的功能性面料,其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推進高新技術纖維和新一代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的產業化及應用,更是加快其他傳統制造業升級,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的需要。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 李陵申: 化纖業是產業用發展的重要支撐
產業用紡織品作為技術紡織品,作為化纖行業的下游產業,它本身的發展受制于纖維材料和纖維加工技術的發展。功能性纖維或高新技術纖維的發展推動了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纖維材料的發展提高了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水平。二是纖維材料的開發開拓了產業用紡織品新的應用領域。
“十二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在高新技術纖維方面的用量將從5萬噸提高到10萬噸,這還不包括大量的PET工業絲等化纖原料。
作為下游產業,我們希望隨著化纖產能的提高,化學纖維特別是高新技術纖維在保持質量穩定的前提下,價格能有所降低。目前很多高新技術纖維在推廣的時候,遇到的瓶頸很多屬于成本和性價比問題,在推廣普及的時候,價格制約因素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