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作為高耗能行情,已經成為國家節能改革的重點行業。資料顯示,我國紡織行業全過程能耗大致為4.84噸標煤/噸纖維,其中,服裝行業能耗為1.05噸標煤/噸服裝,織造行業能耗為0.95噸標煤/噸纖維,印染行業能耗為2.5—3.2噸標煤/噸纖維,平均為2.84噸標煤/噸纖維。今后一段時間,無論是在國內政策(資金、土地等)還是出口政策上,國家對于紡織行業的保護力度都會逐步減弱,特別是在紡織行業吸納勞動力的積極作用削弱的背景下。
一、紡織品出口競爭力下滑
1.政策環境已不利于紡織品的出口
當前紡織品出口有16%的出口退稅,16%的出口退稅意味著紡織出口企業即使不賺錢,也可以賺到退稅的錢。同時,退稅并不是完全補貼給國內的紡織生產企業,外商在報價時已經考慮到了這部分退稅。因此,在傳言出口退稅將由16%下調到11%時,許多企業都聲稱將會完全沒有利潤,這反映了國內很多紡織企業的議價和盈利能力偏低。
2.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國內出口商品用外幣核算的價格上漲,意味著國內紡織品出口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下降。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將持續下去,這加大了紡織品的出口壓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達到了6.4附近,較2010年6月份的6.8又升值了約5.88%。根據匯率理論,隨著一國經濟的發展,其匯率水平必然面臨升值壓力,根據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幣匯率水平,可以判斷人民幣匯率是相對低估的。
3.國內外生產成本對比
生產成本方面,企業在原材料、人工、能源和其他的占比都不盡相同,但很明顯企業的人工成本和能源成本在不斷攀升。工人的工資水平近幾年持續上漲,企業又一直面臨招工難的問題,部分企業雖然訂單有限,但仍不敢停工的一個原因就是怕工人流失。同時,企業的能源成本上升也很快。國內的棉花(20150,-165.00,-0.81%)種植成本不斷上漲,以新疆地區的棉花為例,2010年北疆兵團棉花種植成本在1400元/畝左右,地方在1200元/畝左右,而到了今年,北疆兵團棉花種植成本達到1700元/畝,地方種植成本上漲到了1500元/畝,南疆地區的種植成本達到了2000元/畝以上,上漲了400—500元/噸。棉花種植成本持續攀升使得國內棉花價格處于高位狀態,而棉花占紡織企業的成本權重最大,在60%—80%,同時從國內外植棉成本看,國內棉花的單位成本是全球最高的,這就決定了國內紡織企業面臨著很大的成本壓力。
4.產能過剩
國內棉紡織行業產能一直處于過剩狀態,企業開工率不足。根據相關數據分析,2010年國內紡織行業產能為1.2億紗錠左右,預計今年產能為1.5億紗錠左右,在這些產能中,大企業的開工情況較好,中小企業的開工率則難以保證。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新建設的產能必然面臨銷售市場和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戰,行業洗牌在所難免,而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將加速洗牌的過程,后期的產業集中度將提高,開工率不足的中小企業將面臨倒閉或者被收購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