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紡織化纖產業發達的美麗吳江,再次迎來世界化纖業界的盛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吝贊美之辭:吳江紡織化纖業最大的優勢,在于產業鏈各環節長期以來均衡發展,市場及各類公共服務平臺配套完善。在這里,新產品、新裝備、新技術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并得到推廣應用。
記得去年記者前往吳江采訪,了解到金融危機期間,當地規模以上紡織化纖企業沒有一家倒下的消息,那時吳江正在總結危機中的經驗教訓,為博弈“后危機”摩拳擦掌。今年,“十二五”已經開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半年吳江紡織化纖行業及相關企業運行狀況良好,多項指標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即使面臨下半年及今后更為復雜的形勢,吳江紡織化纖產業顯然已經全身心進入狀態,要在又一個5年中書寫新的輝煌。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吳江紡織化纖行業將年均保持12%以上的增速,至2015年產值達2000億元,占全市工業比重保持1/3左右。同時要實現“雙千億”目標——到2012年實現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1000億元,市場網上交易額1000億元,到2015年則要達到1500億元。
進一步促進產業鏈均衡發展
了解吳江紡織的人,無不感慨于當地完善的產業鏈和配套設施。從纖維生產、織造加工到印染整理、服裝制造,每一個環節,吳江都能舉出幾家知名的企業,幾件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梢哉f,恒力集團、盛虹集團、鷹翔化纖、新民紡織、福華織造、華佳絲綢等吳江知名企業取得的跨越式發展,無不與吳江這片沃土密切相關。
目前,吳江市直接從事化纖紡織業的生產企業超過8000家。全市擁有無梭織機18萬臺,其中噴水織機15萬臺,噴氣織機2萬臺,已成為全國織造無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織造能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擁有300萬噸合成纖維生產能力,其中融體直紡280萬噸,化纖產能占全國總量的1/10。2010年,全市化纖紡織產業實現產值1100 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生產各類紡織品120億米、印染布36億米、服裝4億件、針織毛衫2.5億件、合成纖維204萬噸。
“十二五”期間,進一步促進產業鏈的均衡、協調發展,是吳江紡織化纖產業的首要任務。在原料產業,吳江規劃在提高現有滌綸長絲產品技術質量水平的基礎上,注重新型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的研發和使用。重點發展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等高附加值聚酯長絲;積極發展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開發具有功能的共混紡絲產品;注重新型產業用功能性纖維產業鏈一體化開發,促進其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
織造產業是吳江紡織產業鏈上最具悠久歷史的環節,“日出萬匹、衣被天下”在很早以前就被用來形容吳江絲綢重鎮盛澤鎮。隨著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吳江織造業的裝備水平和研發能力還在加速提升。吳江規劃“十二五”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突出原料、面料、最終產品3個環節,著力拓展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市場領域。加強與科研院所的產學研聯合,加強技術改造力度,提升工藝和裝備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增強適應市場變化的綜合競爭能力。
在服裝產業,“十二五”當地將大力推進自主品牌建設,著力提高品牌服裝比重。同時大力提高服裝設計開發能力,推廣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輔助制造(CAM)系統,引導企業采用新原料、新技術發展針織服裝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