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黑漆路的“面子”:納稅人保不起
2011-9-2 來源:金羊網
關鍵詞:黑漆路 車胎打滑
廣州“黑漆路”的話題,真是欲罷不能。亞運前經“黑色化”改造的江灣大橋、解放大橋、盤福立交等19座立交橋面,又繼續冒出新聞來——城建部門決定半年內每月都要對這些橋面的防滑性能檢測一次,重點測試橋面的摩擦和防滑性能,檢測費用共計60萬元。
相信是針對當初這些耗資4920萬元鋪設的“黑漆路”相繼出現“掉漆”、被曝工程招標“先斬后奏”以及“存在容易引起車胎打滑”等技術缺陷,建設部門及時表明此次每月檢測“并非暗示黑漆橋面有問題”,只是更換檢測單位后加強原有做法而已。但是,“黑漆路”到底是不是有問題應該已非一家之言所能令人篤信了。
“黑漆路”從一開始就被認為是帶“病”的。政府部門最初給出“黑漆路”的出世之由,是因為“橋面荷載不夠不能鋪瀝青”而選擇新型材料刷黑漆,更兼具防滑降噪的優點,因為沒有實例佐證,并沒有被認同。出現“掉漆”問題之后,相關部門又搬出黑漆應用于橋面防水補強“處于探索階段”的“外交辭令”,同樣淪為笑柄。
“黑漆路”的諸多“問題”謎團還沒解開,如今又要半年耗費60萬元雇人檢測路面,傳遞一個信息就是為了維護“黑漆路”的形象和“大膽探索”的面子。政府部門是不是面臨騎虎難下的境況,而只有繼續硬撐著沿無休止“燒錢”這條路走下去?
一個幾乎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在上海等城市還處于少量試驗階段的“黑漆路”,廣州卻捧為新技術成果大面積鋪開,這本身已經有點詭異。如果當初出于道路美化趕工期而不得不臨急抱佛腳也就罷了,受詬病也只是一陣子。這種事多的是,過了就過了,很快在觀眾視野中消失。現在可好,不僅因路面掉漆而不得不反復“補漆”,還要增加“檢測”的環節,沒完沒了。
當然,平均每月10萬元的檢測費對于財大氣粗的廣州財政來說,絕對是滄海一粟,討論起來似乎不足掛齒,甚至還有“小題大做”之嫌。但是,這種十分低級的“燒錢”,哪怕是一毫一厘恐怕也難以讓公眾不說話。道理再簡單不過,因為市政工程不同于私家裝修,愛怎么弄就怎么弄,每一分錢都來自納稅人,不能某個部門想花就花。
時至如今,退一步講,即便可以勉強撇開路橋鋪設“黑漆”的技術是否成熟的爭議,“黑漆路”既然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也該有個了結了。一方面是不能再繼續罔顧輿論的質疑,另一方面更不能在本來就毛病纏身的“黑漆路”上繼續沒完沒了“燒錢”,以期“印證”決策的正確。畢竟,“黑漆路”的面子有點貴,納稅人保不起呀。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