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十二五”規劃的正式文本將在月底發布。另外,用于新材料研發和重點項目扶持的專項資金已經上報給國務院,目前財政部正在核算,預計將在規劃發布之后公布。規劃閃亮登場,將為我國原材料工業的發展指明戰略方向,提供政策扶持,并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能源產業提供強有力支撐,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分享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長25%的饕餮盛宴。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現狀與問題,思路、原則和目標,發展重點,產業布局,十大工程,保障措施和重點產品目錄等七大部分。其中,重點產品目錄包括400種重點新材料產品及其性能指標、關鍵技術裝備、主要應用領域等。
新材料規劃的支持方向主要有六個: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現金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內部又包含有稀土功能、稀有金屬、半導體和其他功能合金。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需要大量的稀土永磁、貴金屬、高純硅半導體等,總體上我國和國際的差距比較大,高端部分主要依賴進口,規劃當中將稀土功能材料列在首位,主要的公司包括五礦、包鋼稀土、江銅、廣晟等企業;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在國內保障能力比較高,但是高品質特殊鋼、高強新型輕合金差距比較大,而這些在核電、船舶和汽車,以及航天航空有廣泛應用(如久立特材、東方鋯業、寶鈦股份、濮耐股份等)。先進高分子材料在我國差距最大的是電子信息材料,其次是高分子,自給率不足50%(相關上市公司有瑞豐高材、日科化學、深圳惠程、黑貓股份等)。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里的人工晶體和超硬材料,在我國也集中在中低端的水平,目前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上市公司(如東陽光鋁、云海金屬、博云新材、安泰科技等)。高性能復合材料“十二五”發展的重點在樹脂基復合材料、C/C復合材料,因此應用十分廣泛,將迎來產業爆發的可能(如中鋼吉炭、煙臺氨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