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被稱為改變21世紀工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先進技術。美國從2005年開始實施國家納米計劃,將其作為國家戰略性規劃,并由多部門參與推動。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告訴記者,今后世界會更加注重納米技術基礎研究與各領域應用的結合。她特別強調,中國紡織行業擁有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的產業背景,擁有巨大的國內外市場,納米技術將在中國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朱美芳介紹,納米材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納米尺度材料,即單根纖維尺寸達到納米級;另一種是納米結構材料,包括含納米結構的通用纖維。這兩種材料都有各自的發展需求,但后一種更容易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也更適用于改造提升傳統紡織產業。
朱美芳認為,中國的納米技術發展與國際同步,而東華大學在國內率先將納米技術與紡織相結合,賦予傳統纖維所需要的功能性,進而開辟新的應用領域。從目前數據和未來發展趨勢推算,未來10年國內功能性纖維將會大大增長。目前,差別化纖維已經達到相當比重,但功能性纖維材料數量很少、質量層次不齊,迫切需要納米技術等先進科技的支撐。
不過,在將先進科研成果進行工業化生產的過程中,必然離不開產、學、研、用的密切合作。朱美芳告訴記者,國內很多產學研項目最后做不下去,一是因為沒有協調好各方利益,不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二是缺乏有效的運行機制作保障,三是科研成果本身與產業鏈不對應,相互之間脫節嚴重。她從多年來的產學研合作經歷中得出經驗,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鏈,要與產業鏈相對應,同時通過產業聯盟等形式集合上下游力量,開展跨領域合作與協同創新。
引導行業重視基礎研究、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是“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將一直堅持的方向。郁銘芳院士坦言,國內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朱美芳同樣指出,目前產業化的科研成果,多數是從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前開始逐漸積累起來的,如果今天的基礎研究不能有效開展,今后的行業進步將難以為繼。他們希望通過“2011中國學術年會”,進一步促進行業開展基礎研究,促進產學研融合,集中優勢力量攻關,開拓思維引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