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明確將煤礦和非煤礦山、交通、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職業健康等作為安全生產的重點行業領域。涂料作為化工領域的重要產品,其安全事故頻發、職業發病率居高不下、甲醛污染嚴重等現象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行業警鐘不斷被叩擊,警示涂料企業安全生產勢在必行。
波及范圍大 涂料安全隱患覆蓋三大領域
從涂料安全事故的成因來看,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涂料中的樹脂、各種溶劑、助劑、塑化劑、添加劑等都是有機物,且絕大部分都是易燃、可燃性物質,容易引發火災和爆炸事故;二是涂料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甲醛、苯等物質。這兩大成因引發的涂料安全事故導致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大類:
首先,涂料安全事故直接損害企業效益。涂料引發的火災、爆炸事故一旦在企業的生產場地發生,將直接破壞了設備、原材料等其他生產資料,對企業造成的損害是致命性的;另外,涂料企業因生產的產品不合格而導致的安全事故不僅給社會帶來了危害,而且還將損害自身企業形象,最終影響自身發展。
其次,涂料安全事故嚴重損害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涂料中含有的甲醛、苯等被人體吸入后,可導致身體困倦、無力、過敏、暈厥等癥狀,許多油漆工在進行作業時因過度吸入這些氣體導致中毒,甚至死亡,長期接觸也在體內埋下了健康隱患。
再次,涂料安全事故對人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涂料引發的火災、爆炸事故直接危害社會大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此外,不合格涂料產品被應用到建筑裝修、家具涂裝、兒童玩具等領域,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被社會大眾直接并長期接觸,對其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
誘發因素多 涂料安全生產需警鐘長鳴
受眾多因素的影響,涂料存在的安全隱患轉化為發生的危害事件,其誘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涂料生產企業的責任缺失。首先,場地設計不合理。一些涂料企業對《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電力裝置設計規范》等法律法規缺乏了解,場地設計不合理,另外,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場地狹小,導致通風不暢,易燃易爆物質集聚,從而引發涂料火災或爆炸事故;其次,生產設備不過關。一些涂料企業工藝設備落后,缺少火災報警器、滅火器等安全器材;再次,不合格生產埋下安全隱患。一些非法涂料生產廠家為謀取利潤,使用質量低劣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導致涂料產品中有害物質增多,加大了涂料不安全的成分。
二是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薄弱。一些涂料從業人員、油漆工、涂裝人員缺少專業訓練,對安全生產制度和知識缺乏了解,在進行運輸、涂刷等工作時,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較差、安全防護意識不強,從而導致涂料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我國涂料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迅猛,相關的法律法規跟不上產業發展的腳步,在涂料企業安全生產、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產品監督方面仍處于缺失或亟需完善的階段,從而導致對涂料安全事故的監管力度不夠。
任重而道遠 涂料安全生產需協力攻克
涂料被應用到建筑、工業、家具、玩具等多個領域,因此,涂料安全生產除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還需要政府的引導和管理,以及社會大眾的監督。
首先,涂料企業應履行主體責任。涂料企業應改善生產環境和設備,配備安全器材;提高技術水平,主動進行產業升級,大力生產和推廣低碳、環保產品;定期排查和消除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對各個環節嚴格把控;完善安全、技能教育體系,強化從業人員的安全保護意識,提高其應急處理能力。
其次,政府應全面發揮監管作用。完善與涂料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體系。加快修訂安全生產法,完善技術和檢測標準,推進涂料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完善政府安全監管和社會監督體系,創新對涂料行業的監管方式;健全應急預警和聯合處置機制,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強化應急實訓演練,提高涂料安全事故救援和應急處置能力。
再次,社會大眾需強化輿論監督力度。普通社會大眾應提高環保安全和權益保障意識,積極舉報因涂料引發的火災、爆炸污染事故,對于假冒偽劣產品應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督促涂料企業進行安全生產。
當前,涂料安全事故處在易發多發的特殊時期,且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涂料企業需牢固樹立科學、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把安全生產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