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月23日在寧紡集團排污渠中所采的水樣漆黑如墨,并散發著一股惡臭,經PH試紙檢測,酸堿度高達11,呈強堿性。
當地村民向記者提供的圖片,寧紡集團的排污渠中滿是黑色污水,圖片攝于2010年11月。
一家違法排污越挫越勇的企業,一個只知道捂蓋子、推責任的環保局,這樣的組合讓寧晉縣的污水流了20多年。
2010年某媒體曾對寧紡集團排放污水的情況進行了曝光,據報道,寧紡集團已對反映問題進行整改,環保部門二人被問責。但是9月23日,當記者再次來到河北省寧晉縣時卻發現,寧紡集團的違法排污依然如故。
污水流毒二十年
9月23日一大早,記者來到寧紡集團廠區南面的排污口,發現強堿性灰黑色的污水正在排放,污水沿著1米多寬的排污渠向東流去,流速很快,而距離污水一步之遙就是玉米地。
記者沿污水渠向下游摸索。發現污水渠在流經薛莊村后,向南繼續流經孟村,穿過393省道104.1標段處,奔向辛寨村。在正泰糠醛廠西北角繞過308國道,匯入趙莊村和辛寨村之間的滏陽河支流。
寧紡集團的污水流毒20多里,在二十多年中持續污染當地環境,危害極大。
“寧紡的這個水流了20多年了,一直都是這樣的黑水,這個水對種地危害特別大,經常把附近的莊稼燒死,只要燒死了,寧紡集團就給賠償。”當地一位村民的話印證了記者的經歷,這滿渠的黑色污水正是由寧紡集團排放的。
據當地村民反映,這條排污渠是20多年前由另外一家污染企業挖的,挖成后,寧紡集團與這家企業一起向溝渠中排污,現在挖渠的污染企業倒閉了,而寧紡集團則順勢獨占了這條排污渠,繼續向下游排污。
“我們村里現在怪病越來越多,年輕人就開始得癌癥,村里的井水都受了影響,只要在這條臭水溝(指寧紡集團排污渠)附近挖的水井,水都不能吃。我們這些人都是農民,一點辦法都沒有,環保局來了幾次,都說這個水合格,你看看,這個水黑的能照出人影子,把旁邊的莊稼都燒死了,這水哪能合格呢?”在薛莊村,一位村民向記者訴苦,他的一個本村親戚在去年就因為癌癥去世了。
在正泰糠醛廠旁邊,記者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黑色污水從民居前不到一米的地方堂而皇之的流過,散發著惡臭的黑色污水隨時有可能撲進民居。“我已經在這住了二十三年了,年年只要一下雨,這個臭水就沖進家里,但是我也沒辦法啊,胳膊哪能擰得過大腿,我這個老百姓哪能跟他們斗。”屋主無奈的說。
寧紡集團的污水全程都是在農田中穿行,稍有不慎就會沖進農田。一位放羊的大爺告訴記者,污水經常沖入農田,燒死莊稼,而排污渠附近的楊樹也被燒死了不少:“這個黑水附近的楊樹的葉子就一直往下掉,沒幾天就死了。我放的羊有一次喝了這個水,都沒救過來,眼看著死了。”
環保局坐視污水橫流堅稱無污染
站在308國道邊的寧紡集團排污渠旁邊,看著污水奔流向下游,注入滏陽河支流,寧晉縣環保局監察大隊張橋輝大隊長依然堅持稱寧晉縣境內沒有企業排污。另一位姓張的副隊長則指著溝渠中的寧紡集團排放的污水告訴記者,這些污水都是石家莊流下來的,跟寧晉縣無關:“這是跨流域的污染,我們沒辦法。”
2010年某媒體曾對寧紡集團排放污水的情況進行了曝光。據報道,在污染被曝光后,河北省寧晉縣委、縣政府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責令縣環保部門與上級環保部門取得聯系,河北省環保廳、邢臺市環保局、寧晉縣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針對此問題進行聯合調查。目前,涉及企業寧紡集團已對反映問題進行整改,環保部門二人被問責。
時間僅僅過去不到一年時間,寧紡集團的污染已經卷土重來。而當地環保局在被問責之后,依然敢不經調查,大言不慚的宣傳境內沒有污染,這一切是因為什么?
據了解,河北寧紡集團的前身是河北省寧晉縣紡織印染廠,創建于1973年9月。主導產品染色燈芯絨、 卡其布、牛仔布出口國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達到3000萬美元,被列為河北省百強優勢發展企業,河北省重點出口企業,邢臺市20家大型重點支持企業和寧晉縣5大支柱企業。
據邢臺當地媒體報道,早在2009年,當地環保局就已經督促寧紡集團等排污企業安裝了18套COD在線監測裝置,實現了對其外排廢水的自動監測,保證了境內河流水質的持續改善。而在這一年之后,寧紡集團污染就被媒體曝光。而在其污染整改后不到一年的時間,記者又再次發現寧紡集團違法排污,而這一次環保局工作人員甚至自稱寧晉縣沒有污染。
面對一家在其境內污染時間長達20多年的企業,環保局在這20多年中一直沒有制止過排污,反而幫助污染企業掩蓋其污染環境的真相,顯然,當地環保局已經完全轉變了角色,從防范污染、制止污染變成了保護污染、保護污染企業。
在今年7月13日召開的河北省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邢臺市被河北省政府授予“‘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先進市”榮譽稱號。據悉,這也是全省惟一獲此殊榮的設區市,是邢臺市繼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節能減排工作先進市”之后獲得的又一殊榮。
同時,在河北省“雙三十”縣市考核中,寧晉縣獲2008—2010年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優秀單位。
耀眼的榮譽與污染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寧晉縣內存在著一家持續污染20余年的企業,還能獲得“2008—2010年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優秀單位”的殊榮,不知是否得益于當地環保局堅稱本地沒有污染的掩耳盜鈴式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