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涂料生產和消費國,2010年,我國涂料產量達966萬噸,其中,船舶涂料的產量超過了35萬噸。隨著我國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的發展,今后,船舶涂料和海洋重防腐涂料的需求量還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市場潛力巨大。但是,船舶涂料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日前,在2011國際防腐蝕涂料技術發展論壇暨中涂協防腐涂料分會年會上,業內專家在就“十二五”期間重防腐涂料市場及發展趨勢、海洋環境結構材料腐蝕與防護新動態、重防腐綠色涂料和綠色涂裝的發展等行業熱點問題進行交流的同時,也指出國內船舶涂料行業相關企業必須加強合作,積極研發新型環保涂料,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潛力巨大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理事長孫蓮英表示,2010年我國的廣義防腐蝕涂料應用量已超過400萬噸,成為世界防腐蝕涂料產量和使用量最多的國家,“十二五”期間,防腐涂料將進入發展成長的黃金期,其規模將明顯擴大、品種不斷增多、性能也將得到大幅提高。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登良指出,當前,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十分迅速,造船完工量實現了持績的增長,這為我國相對成熟的船用涂料市場實現持續增長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戰略(2011-2020)》的出臺更將推動海工裝備涂料市場不斷發展。此外,集裝箱涂料、海上橋梁和碼頭鋼鐵設施、海上風電、輸油管線等大型設施的防腐涂料以及海洋混凝土構造物防腐涂料等產品的發展則將帶來更具潛力的新興涂料市場。劉登良認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涂料市場也會從炒作風電新能源、高鐵等領域回歸到重視船舶涂料等基礎大市場,也就是說,未來我國船舶及海工重防腐涂料及涂裝市場仍將保持較快發展。
以海工市場為例,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國家十分重視海上平臺的建設,并計劃在近幾年內投資500多億元在渤海建設50座采油平臺、打出1100口生產井。加之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和使用的170多座海工平臺,未來幾年,我國在渤海、東海和南海海域的海工平臺總數將超過250座。海上自然環境比陸上更復雜、更惡劣,海工平臺將面臨著更大的腐蝕威脅,其不同的部位還面臨著不同的腐蝕情況,對防腐蝕性能要求非常高——整體涂層使用壽命需要在 15年以上。因此,應用在海工裝備上的涂料不僅要技術性能先進,其使用量也極大。
形勢嚴峻
雖然船舶涂料市場潛力巨大,但眾多企業也面臨著嚴峻的市場形勢:生產成本不斷增長,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原材料市場方面,由于油漆、涂料的原材料大多為石油化工產品,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目前,主要原材料化工溶劑、合成樹脂、鈦白粉等價格均漲勢明顯,尤其是生產船用涂料及防護涂料所用的環氧樹脂、二氧化鈦、溶劑、銅及其他金屬等原材料都受到了通脹的影響,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據統計,2010年,涂料的主要原材料平均價格上漲了10-60%不等。
此外,國內船舶涂料企業還面臨著來自國外企業的競爭。目前,國外知名的船舶涂料企業都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外國涂料品牌強勢進入,嚴重擠壓了國產品牌的發展空間。2009年,國際油漆、中涂化工、海虹老人、佐敦、PPG等5家企業船舶涂料的產量占全國總量的80%。國內船舶涂料企業不僅占據的市場份額小,而且在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方面與國外品牌船舶涂料差距較大。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國內一些實力較弱的船舶涂料企業很可能會被國外船舶涂料企業并購,這將非常不利于國內船舶涂料產業的發展。
合作多贏
孫蓮英表示,隨著世界防腐涂料迅速向環保化方向發展,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傳統的溶劑型防腐涂料將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將是更加環保的防腐涂料,包括水性防腐涂料等,因此,對新興涂料的研發迫在眉睫。
劉登良表示,中國涂料企業要想在涂料新技術研制方面有所突破,加強對環境友好型防污技術和防污涂料的開發和應用,就必須加強合作,這種合作不僅包括船舶涂料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包括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近年來,我國從事海洋防腐和防污研究的專業機構逐漸增多,比如,依托海洋化工研究院設立的海洋涂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13家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組建的“海洋防腐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他們通過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打造以科研-工程示范-產業化基地為主線的海洋防腐科技創新產業鏈。此外,船舶涂料企業要與終端市場建立形式多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合作關系,通過與船舶企業的交流、溝通和合作,準確把握下游市場的新需求;與涂裝工程公司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實現涂料涂裝一體化,使產業鏈整合,在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實現多贏。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楊淵德也表示,該協會將發揮橋梁作用,積極促進中國船舶涂料產業的發展。今年3月,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成立了防腐涂料分會,組織防腐涂料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對中國防腐涂料的發展現狀、發展方向、發展措施和行業規范進行研討和交流。今年出臺的《涂料工業“十二五” 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將大力發展船舶涂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