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金九銀十”已快過半,但今年的這個時節對于建材商們來說,恐怕比過往任何一年都難熬。房地產市場的低迷注定了建材市場的冷清。證券時報記者在走訪上海金山區和徐匯區的兩大建材市場時,看到商家們或是在苦苦堅守,或是在考慮轉產。蕭條的建材市場也給建材類上市公司下半年的業績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市場冷冷清清
宜山路建材市場地處熱鬧的徐家匯商圈,是上海最大的建材家裝市場之一。在科拉勝名品建材市場的招商辦公室,記者見到了負責人孫林(化名)。“勉強維持”,孫林如此形容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
“這幾年行情都不好,特別是今年,你看我二樓房租降了一半,也留不住人,”孫林告訴記者,上半年科拉勝建材市場的收入比3年前縮水了六、七成。回想起2007年的好光景,孫林說,“那時候,100多家商戶,年收入超過50萬的不在少數,而且毛利率特別高,至少是30%。”
在科拉勝一樓,一位經營涂料的女老板告訴記者,因為位置好,20平方米的商鋪租金一個月要一萬元,除開只漲不跌的各項費用,月利潤只有四、五千,“夠本就好,都做熟人生意,也沒什么指望。”
位于核心商圈的宜山路建材市場尚且如此,遠在金山的億豐建材市場,其冷清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億豐市場距離上海中心城區60公里,曾是上海、浙江兩地的建材商品集散地。然而這個曾經熱鬧的市場已人去樓空,記者甚至以為找錯了地方。幾位正在搬運鋼板的建筑工人說,這里打算改做“童樂坊”,正在招商。
惠慷門業是臨街僅剩的幾家店之一,但在150平方米偌大的店鋪里,卻只有老板和老板娘相對而坐。談到當初來金山,老板娘張女士說,“剛開始,招商的人對我們說每平方米房租只要6角,但看到生意好了,第二年就把房租提到2元,和城區差不多,商戶跑了一半,人氣也沒了。”
商家轉行難
“樓市不好,我們也好不起來,能有10%的毛利就不錯了。”孫林告訴記者,有的商家實在熬不下去,商鋪合同還沒到期就急于脫手,但“市場不領情,賣都賣不掉”,因為出售商鋪,除了要有下家,還要支出一筆不菲的交易稅。他給記者打比方說,50萬元的商鋪轉讓費,各項稅費算在一起就要8萬多。
和城區老板不同,幾年前來金山做生意的人,幾乎都是看中了這里具有升值潛力的地塊和低廉的房租。當記者問惠慷門業老板娘有沒有轉行打算時,一直沒吭聲的老板魏強突然問記者,“你能介紹個人讓我脫手嗎?回老家都比在這里熬日子好。”
孫林告訴記者,兩年前,科拉勝就有轉行打算,規劃書也擬好了,但“上頭”不同意。他說,在政府看來,宜山路建材一條街是徐匯區的一張名片,轉產輕易不會被同意。不過,孫林自己也顧慮轉行的風險,“萬一人氣還是不行,那損失就是上千萬了。”
當記者問孫林保障房會不會帶來商機時,他搖搖頭說,“給低收入人群住的房子,只會是簡裝修”,他預計保障房建成后會大面積出租,到時候房價還會降,“撐著吧,我們熬3年再看看。”
上市公司動作頻頻
建材市場的冷清、中報業績不達預期,多少讓人對建材類上市公司下半年的業績心存擔憂。不過從去年起,該類公司就開始主動出擊,或是忙著周轉資金,或是努力拓展跨區業務。
今年9月,中報凈利同比減少44%的國棟建設(600321)為做強主營業務,以2.57億元向大股東轉讓了旗下廣元國棟90%的股權,國棟建設在半年報中表示,家具行業和地板行業面臨著資金和需求的雙重壓力。而主營涂料的渝三峽A(000565)于去年底也以2.2億元轉讓了相關子公司。
在經過幾年研發準備后,今年7月,主營塑料板的滄州明珠(002108)公告稱,擬定增3.26億元,投建鋰電池隔膜項目,進軍新能源領域。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凈利潤同比降低了12%有余。
而由于積極拓展跨區業務,也有部分建材公司中報業績平穩。從跨區域收入增幅看,大亞科技(000910)的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26%,北新建材(000786)的西部大區收入同比增長了160%,彩虹精化(002256)在華北地區的收入則勁增了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