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下午,作為“科學儀器 服務民生大會”系列活動的一部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了“我國科學儀器產業發展之路”座談會,來自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內知名廠商代表等約50人參加了此次座談會,與會代表就我國科學儀器產業目前狀況、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問題暢所欲言并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座談會由天津大學精儀系主任范世福教授主持。
中科院有機所生物工程中心的李昌厚教授作為一個從事了幾十年儀器研發的專家,針對如何把我國分析儀器發展起來的問題,提出了五個要:
一、一定要打破誤區,不能籠統地講國外的儀器比中國的好
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包括紫外、原子吸收、氣相、液相以及光譜和色譜在內的基礎儀器是應用中最主要的四大類,這四大類基礎儀器覆蓋了世界上很多的領域。我國的市場需求也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令人痛心的是,目前我國一年有約6000臺液相色譜的需求,其中80%以上被國外儀器占據。除去高端儀器不提,單從基礎儀器來說,中國的儀器在附件等方面可能與國外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不是都不如國外的好呢?李教授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給了我們答案,北分瑞利的UV-22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采用了消雜散光專利技術,使儀器雜散光可達到十萬分之一以下的水平;北京普析的TU-1950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具有連續可變光譜帶寬,全日本都沒有這樣的儀器,另外還有聚光等很多國內廠商的儀器也都很好。李教授認為在基礎儀器方面國內的儀器是可以與國外的抗衡的。
二、要重視儀器學理論研究,要敢于儀器學理論的創新
李教授講到,評價儀器的標準不是指標到底有多高,而是在于數據的準確度、精確度以及可靠性。了解這些的前提是要把儀器學理論研究透,只有這樣才能清楚哪些是可以影響分析誤差的因素,不能盲目和國外廠家比拼儀器的指標。
三、要重視人才的培養
李教授認為中國儀器行業有一半的技術人員是不合格的,要想整個儀器行業發展起來,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改觀,就是要以人為本,重視人才的培養。
四、儀器行業內部要團結
國內儀器制造者不能搞價格戰、相互攻擊,應該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五、要大力宣傳、大膽使用國產儀器
企業要產生經濟利益,產品再好,沒有人使用也是沒有用的。因此,李教授鼓勵國內儀器制造者要加大宣傳力度,敢于迎接國外廠商的挑戰。
其他教授學者也針對國產儀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會議在良好的討論氣氛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