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的溢油污染事故及其處置過程,揭示了我國在溢油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方面的不足。”中國航海學會船舶防污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喬冰在9月6日舉行的石油天然氣質量健康安全環保國際大會上表示。
喬冰指出,中國水上溢油事故風險呈大規模頻發的趨勢,特大漏油事故的發生頻率有所上升。她認為要加快建設國家水上污染防治體系。
目前,我國已有各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發布的海上溢油應急預案,比如交通運輸部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的《中國海上船舶溢油應急計劃》及《北方海區溢油應急計劃》、《東海海區溢油應急計劃》、《南海海區溢油應急計劃》,國家海洋局發布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事故應急預案》等。
但喬冰認為,亟待完善國家海上溢油應急處置預案和各級應急預案的聯通,提高各級應急預案的深度和廣度,細化各級應急預案,提升其可操作性,在應急處置方面加強聯動和信息共享。
據透露,國家海上溢油應急處置預案已進入編制過程。喬冰談到其中一些關鍵問題,比如在什么情況下啟動國家應急預案,“最新進展是不同區域的啟動標準不同:在環境敏感區域,可能200噸溢油就啟動國家應急預案;在遠海區域,可能500噸溢油再啟動國家應急預案”。
“我國預防、處置、賠償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體系正在完善,全新的應急體系很快會向各相關部門征求意見。”喬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