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實現節能減排,政府引導和企業力行是最主要的兩大推動因素。”在9月8日舉行的“2011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既要保持行業高速發展又要努力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是石化行業“十二五”時期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挑戰。到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十一五”末期下降15%。
減排目標確定
石化行業“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已于近期確定,其中COD、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0%、12%、8%和10%;廢水實現全部處理并達標排放;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處置率達到100%。
“十一五”期間,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了高速增長。2010年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88萬億,躍居世界第二。但同時,石化行業的行業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也一直位居工業行業前列。目前,石化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耗總量的13%左右,占工業能耗總量的18%左右。2010年,全行業排放二氧化碳8.63億噸,位居工業部門第三位。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在會議上指出,“十二五”時期,石化行業要大力發展能源節約可替代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和綠色化工技術等,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廢棄污染物的集中處理;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劃建設和改造各類化工園區,培育一批清潔生產示范園區;建立主要耗能設備和用能產品“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強重點用鋼企業的節能管理,推進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
“未來五年,石化行業還要制定相應標準、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促進石化產品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全過程中的安全和污染防治。”李勇武表示。
上海化工園區管委會主任張耀倫指出,政府在作化工園區等的初期規劃時就應將節能減排目標考慮在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方面,可將節能減排與企業準入結合,提高對企業生產工藝和節能減排水平的要求,迫使企業自主進行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另一方面,還可將節能減排與企業循環發展結合,如將上游企業的產品作為下游企業的原料,形成產品鏈,減少化工物的排放。他還提出,可由政府承擔一部分節能減排設施的建設,推行公用工程一體化,從而縮小石化企業的初期投入和運行成本。
大型企業是主力
大型企業集團在石化行業的節能減排中起著重要作用。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中石化累計淘汰落后煉油能力1700萬噸;中石油安排專項資金170億元,實施了852個節能減排技改項目,每年節約標煤318萬噸;中海油2007年建成我國首座海上風力發電站,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中國化工集團提出了“零排放”管理的節能減排理念。
中國石化(600028)高級副總裁章建華表示:“中石化將通過推動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等方式,實現公司的安全發展、清潔發展。”
中國神華(601088)副董事長張玉卓亦表示,神華集團在二氧化碳封存技術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公司目前正在實施國內第一個萬噸級的碳捕獲與封存項目。該項目去年底生產出了純度為99.2%的適應地下封存的CO2液體,今年1月成功將臨界狀態的液體CO2注入到2243.6米深的山西組地層,打通了全部生產流程。目前該項目處理1噸二氧化碳的成本約為200元。張玉卓表示,公司有信心在未來通過技術改進,將成本降低至約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