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包裝和薄膜協會的首席執行長巴里•特納說,中國相關政府部門正在討論的措施將會對未清洗的消費廢品和未清洗廢紙中的廢塑料的進口產生限制。如果這一規定落實下來的話,將會給英國的廢棄物處理部門帶來巨大負擔。考慮到目前的基礎設施,廢棄物根本無法處理。
“作為回收行業,我們致力于廢棄物回收。但這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達到45%的再生指標,而政府希望我們在一半的時間內就能實現57%的再生率。”巴里•特納說。
巴里•特納的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
中國廢塑料進口高速增長
中國作為進口廢物大國,進口廢塑料的加工利用企業數量最多,全國近1600家,超過全部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一半,全部企業有3000多家。進口數量居第二,占年進口固體廢物總量的25%左右,每年800萬噸左右。2011年有1579家進口廢塑料企業,占全部進口廢物利用企業54.21%。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生產國。隨著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對塑料制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塑料工業已經發展成為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整的重要輕工行業,近幾年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1。良好的發展勢頭帶來旺盛的原料需求,然而國內塑料原料生產能力尚不能滿足生產消費的需要。廢塑料在經過處理后,仍能保持相當好的加工性能和物化指標,可以作為塑料加工原料而再次使用。因此,在國內塑料需求量高速增長而供應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廢塑料作為替代品的作用日益加強。塑料需求的增加帶動了近期廢塑料進口的增加。
同時,油價高企使廢塑料價格優勢凸顯。今年以來國際局勢動蕩導致原油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作為石油提煉下游產品的塑料原料的價格自然跟著大幅上漲。而與此同時,進口廢塑料的價格卻相對較為穩定。以廢塑料為原料生產再生塑料,比使用石油的成本要低得多,致使廢塑料的進口量不斷增加。
廢塑料行業問題叢生
廢塑料回收也存在著相當大環保安全問題。由于目前國內塑料再生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廢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企業普遍多為中小型個體企業,存在技術水平低、回收渠道散亂、環保措施不完善等問題。有些企業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忽視環保,以廉價設備和廉價勞動力對廢塑料作簡單的初級處理,產生大量廢水廢渣。雖然回收了資源,卻又污染了環境。
由于我國回收體系不完善,在國內很難找到大量穩定的廢塑料供應,企業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然而我國進口廢物原料各種類之間的質量水平差別較大。2010年檢出的261批環保項目不合格的進口廢物原料中,涉及廢塑料137批,占環52.5%,超過其他所有品種的總和。因此要警惕不合格塑料的進口,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國內相關行業的沖擊,同時有效保障國內環境安全。
就此,中國廢塑料協會的王旺秘書長指出,目前中國廢塑料行業面臨著六大問題:進口廢塑料污染環境問題遭受普遍性質疑(走私洋垃圾的誤讀);廢塑料進口許可證倒賣;進口廢塑料轉手倒賣;企業面臨進口動蕩與生存難題;行業違法成本很低、守法成本很高;“高進入門檻、大規模投資、大環保投入、高技術含量、技工貿一體”的產業模式尚未形成。
《廢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出臺
為加強廢塑料加工利用的污染防治,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保障環境安全,促進循環經濟健康發展,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日前聯合制定《廢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規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執行。
《規定》要求,進口廢塑料加工利用企業應當符合《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以及環境保護部關于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和廢塑料環境保護管理相關規定:禁止進口未經清洗的使用過的廢塑料。禁止將進口的廢塑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進口許可證載明的利用企業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包括將進口廢塑料委托給其他企業代為清洗。進口廢塑料分揀或加工利用過程產生的殘余廢塑料應當進行無害化利用或者處置;禁止將上述殘余廢塑料未經清洗處理直接出售。進口廢紙加工利用企業應當對進口廢紙中的廢塑料進行無害化利用或者處置;禁止將進口廢紙中的廢塑料,未經清洗處理直接出售。
無疑,這一系列規定反應了國家對廢塑料行業整治力度之大。這些規定將對我國廢塑料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第一,這就要求從事廢塑料加工的企業應具有更環保的處理設備,將加重塑料企業的成本支出,大型企業將更加容易得到政策支持,將擠壓小企業生存空間;第二,部分污染嚴重的小商戶將退出市場,從業人員將減少;第三,廢塑料再生產業園將發揮作用,將代替傳統的廢塑料市場;第四,進口廢塑料的減少將抬升塑料價格,另外塑料加工企業成本增加也將促使再生塑料價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