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化學公司副總裁馬克·埃拉莫在10月6~10日于布達佩斯召開的第46屆歐洲石化協會(EPCA)年會上指出,未來7年全球石化市場需求重心繼續從西歐和北美向亞太地區快速增長的經濟體轉移。在此過程中,全球石化產能格局也將顯著改變,將集中轉向具有成本優勢的中東和北美地區,進而導致石化產品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IHS化學公司指出,2010年亞洲幾乎占到全球基礎化學品和塑料需求的50%,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超過 55%。在此期間,中國占全球基礎化學品和塑料需求的市場份額將快速增長,預計將由2010年的約25%增至2020年的30%以上。未來7年,中歐、西 歐和北美占全球基礎化學品和塑料需求的比重將繼續下降,發達地區的需求份額將繼續萎縮。
IHS化學公司認為,目前亞太地區的石化產品需求增速繼續快于產能增速,這將導致大量進口產品進入該地區。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亞太地區需要繼續擴大物流運輸能力。到2020年,全球基礎化學品和塑料 的消費量將達10億噸,其中國際貿易量將接近2億噸,且大部分從北美和中東出口到亞洲。
埃拉莫表示,當前石化企業在進行生產投資決策時有兩個選擇方案:在亞洲等需求中心建廠,在中東或北美等具有原料成本優勢的地區投資。目前北美和中東乙烯產能占到全球40%以上。據預測,未來幾年雖然亞洲還將繼續投巨資新建石化裝置,但也有很多的投資者會選擇在中東和北美地區建設項目。因此,今后將有更多數量的石化產品和塑料從中東和北美出口到亞洲地區。
北美豐富的非常規天然氣液體產品為普遍以輕質原料為裂解原料的美國石化生產商提供了充足的、具有價格優勢的原料。2010年乙烷價格的優勢令美國乙烯行業盈利表現搶眼,從而刺激石化生產商進一步加大原料輕質化的投資力度,同時也提高了當地石化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并由此帶動北美石化行業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北 美新建石化項目大部分將在2016~2018年投產。
對于中東地區來說,到2020年前后,天然氣資源供應趨緊將使當地石化產能快速增長的步伐最終停止。而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高成本國家而言,將大量利用替代原料技術,如煤制烯烴和丙烷脫氫技術生產基礎化學品和塑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