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慶市發改委會同市財政局公示了2012年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擬支持項目名單,26個企業項目入選。按計劃,補貼資金可在年底前下發到各企業。
即將或已開工是硬指標
為何這些項目能夠得到市級財政的青睞?
“我們評價一個項目是否入選主要看三點。”重慶市發改委高技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看產業是否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2012年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數據開發處理、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環保裝備、風電裝備、光源設備、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項目即將或已開工則是入選該名單的另一個硬指標。此舉是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財政資金幫助最需要的企業。
最后,此次財政補貼名單只針對那些從未獲得國家或市級財政補貼的項目。“之所以IT類項目此次占比較少,主要是因為政府對IT項目補貼有另外的專項規劃。”該負責人表示。
年底或可下發至企業
“我們會連同財政部門落實相關補貼額度,爭取年內將補貼資金發放到各企業。”上述發改委高技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資金支持方式為建設項目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兩種。”該負責人表示,相關資金會視項目進度分期撥付給企業,而貸款貼息補助的資金將按照符合貼息條件的銀行貸款總額、當年貼息率和貼息年限確定,原則上貼息率不超過當期銀行中長期貸款利率。
打造國家重要新興產業基地
通過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鼓勵扶持,重慶將力爭建成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該負責人稱,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重慶市將實施“2 10”產業鏈集群建設方案,即打造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離岸數據開發處理中心,并培育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環保裝備、風電裝備、光源設備、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藥10個“千百億級”產業集群。
到今年年底,重慶市戰略性新興及相關產業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5%。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相關產業產值超過130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左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為我市工業的主體和國民經濟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