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合作異常活躍
“歐債危機影響了許多行業。但在聚氨酯行業,各企業仍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在努力尋找具有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朱長春告訴記者,“隨著亞洲聚氨酯產品需求量的不斷提升,聚氨酯原料企業看準了亞洲市場的潛力,而加強并購、合作是這些跨國企業投資亞洲的重要戰略方針。”
有專家指出,由于跨國聚氨酯企業擁有技術優勢,通過合作、并購,在亞洲投資建廠,可以靠近原料來源地以及產品需求區,減少物流等中間環節的費用,產業也更容易進入當地市場。
比如巴斯夫印度公司收購印度克寧特種化學品公司。中國環氧乙烷生產商三江化工收購興興新能源75%股份。泰國PTT也以1.69億美元收購日本宇部化學亞洲公司25%的股份。
今年年初,陶氏化學和泰國暹羅水泥集團合資成立的泰國新環氧丙烷(PO)工廠正式投入生產運營。該項目采用過氧化氫制環氧丙烷(HPPO)工藝,年產能為39萬噸。生物琥珀公司(BioAmber)也與PTT和三菱化學展開合作,在泰國建一套年產5萬噸的生物基BDO裝置。
此外,美國Genomatica公司日前宣布,計劃與日本三菱化學公司合資在亞洲建設一個生物BDO項目。巴斯夫與Petronas公司合資的馬來西亞BDO裝置也已重新啟動。中石化和SK化學合作,將在中國重慶上馬年產20萬噸的BDO項目。
由于傳統聚氨酯及原料企業對于生產技術、工藝的對外授權極其謹慎,中東地區的沙伯等石化企業進入聚氨酯原料生產領域,也只能與巨頭們合資、合作。三井化學2012年2月底宣布,已同意沙伯公司使用其TDI/MDI技術建設相關項目。根據該協議,雙方還將聯合進行TDI/MDI技術開發。此外,沙特阿美和陶氏化學已在沙特的朱拜勒成立了合資公司,將建大型石化項目生產異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工廠計劃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