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強勁值得期待
據預測,目前全球碳纖維用量大約5萬噸,未來15~20年可達到30萬~37萬噸;其他幾種高能性纖維的市場年均增長率也將達到20%~30%。
面對巨大的市場,我國高性能纖維如何取得競爭優勢,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端小平認為,一是上水平,完善和系列化生產各種型號規格的產品;二是上檔次,實現原料—纖維—制品產業鏈的一體化,進一步突破新品種開發關鍵技術,生產高端產品。三是上規模,實現大規模穩定性產業化,既有單線產能擴大,也有企業總產能提高。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堅分析,到“十三五”末期,我國將形成高性能碳纖維萬噸級、芳綸纖維5000噸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10萬噸級的規模產業,總經濟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以上。
作為高性能纖維產業的主體——國內生產高性能纖維的企業對行業未來的發展都抱有十足的信心。
“從長遠來看,碳纖維行業是一個值得期待、大有希望的產業”。恒神纖維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旭東說,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一輪經濟危機過后都會有新的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出現。他相信,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必將會迎來巨大的商機。江蘇兆達特種纖維公司生產的對位芳綸已成功應用到神舟8號和天宮一號的對接實驗中,公司總經理劉兆峰表示要進一步完善工藝、設備,生產出不同于杜邦、帝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對位芳綸。浙江石金玄武巖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顯奇則認為價格只有碳纖維1/8~1/5左右、對外依存度為零、生產技術處于世界領先的玄武巖纖維更值得期待,也更有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