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油氣等非常規能源的大突破,使得全球資源基礎出現倍增的必然結局。能源市場從以價格為基礎轉向完全以產量為基礎終將不可避免。美國的廉價將逼迫歐佩克沒有多少選擇,只能放棄對價格的控制權,轉而選擇提高產量。
WTI漸成區域定價標準
從歷史上看,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較布倫特期貨的溢價通常在每桶1至2美元。一直以來,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上市的WTI原油合約都被作為全球原油定價的基準。
在三大能源期貨市場中,紐約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貨和期權交易量占到三大能源交易所總量的一半以上,其WTI原油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貨,也是全球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定價基準之一,所有在北美生產或銷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為基準來定價。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倫特原油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定價基準之一,全球原油貿易的50%左右都參照布倫特原油定價,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所使用的原油價格就是這一價格。
海灣地區出產的石油常常使用迪拜原油作為參考標準。世界最大的產油聯盟歐佩克的一攬子油價則是根據7種原油的平均價格制定的。在實際交易中,西德克薩斯州輕質油價、布倫特油價和歐佩克一攬子油價差別并不大,三者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強。其中,布倫特原油與WTI原油價差長期基本穩定在低于4美元的區間。
然而,2011年開始,國際原油兩大市場的價差逐步拉大,2011年1月份仍維持在7美元左右,而2月份擴大到15美元以上,隨后,20美元的價格差異逐漸成為今年原油市場的常態,使得交易者、分析師和套期保值者越來越拋棄WTI作為原油標尺的地位,布倫特作為原油現貨交易參照標尺的主導地位在進一步鞏固。
WTI與布倫特的高價差在近兩年成為常態,正是由于美國頁巖油的大量生產,大量輸入到美國輕質原油期貨交割地是位于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地區,導致WTI漸成美國區域定價標準。
定價機構普氏(Platts)的研究認為,目前約70%的國際原油現貨交易的定價參照的是布倫特標尺。一部分亞洲原油出產國,最近都從其地區性的標尺,例如塔皮斯(Tapis)和米納斯(Minas),轉到了布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