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車企承壓
由于國內本土汽車零部件廠家在利潤更高的高端產品領域缺乏競爭力,當車市出現需求波動時,經營業績直接受影響。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不久前指出,在經濟放緩、消費萎縮、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保持原有高端產品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開發低成本的產品,不斷向中低端市場擴張,因此矛盾就更突出地暴露出來。從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排名前20家的汽車零部件上市企業財務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20家企業中,多數企業營收和凈利潤增長,但其整體營收和凈利潤卻均出現下滑。20家企業的營收同比下滑3.7%至1688.55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近兩成(19.4%)至96.49億元;平均凈利率為5.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皣鴥攘悴考髽I并沒有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井噴而一起取得長足的進步,其關鍵原因是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不重視技術力量的投入,許多企業把汽車相關技術的發展看得過于簡單、容易,這其實也是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認識上的誤區。”董建平稱。與傳統零部件不同,電子類零部件的仿制難度較高,很多關鍵的技術一直受到外國企業的控制。隨著競爭的加劇,中國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如何實現技術的創新與突破,是中國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所普遍面臨的難題。
現在,國內有實力的本土零部件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希望在歐美一些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面臨資金困境的時候,出手并購,比如不久前萬向集團擬收購美國A123公司。雖然最終并沒有如愿以償,但起碼已經意識到走出去解決問題的必要性。
對此,董建平建議國內零部件企業,去國外投資應該選擇成長性比較好的企業進行合作,方式是多樣的,可以參股、控股和購買整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