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之都”的演變
丹麥在發展風能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丹麥就開始大力開發風能,風能在國家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丹麥風能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丹麥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3.9吉瓦,滿足了丹麥28%的電力需求。2012年3月,丹麥議會以超過90%的支持率通過《2020能源計劃》。根據該計劃,到2020年,丹麥50%的能源需求來自可再生能源,50%的電力需求來自風能。
海上風電在丹麥的發展非常迅速。由于陸上風能資源開發程度較高,加上受陸地面積的限制,丹麥繼續建設陸上大型風電場的空間很小,陸上風電產能逐漸飽和。因此,丹麥風電開發的重點由陸地分散開發轉向海上大規模開發。丹麥風能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丹麥風電裝機總容量共增加了約1吉瓦,其中82%的增長來自海上風電。截至2011年底,丹麥海上風電裝機總容量為871兆瓦。
隨著海上風電產業的興起,埃斯比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50年來,它經歷了從漁村、漁港到石油重鎮,再到風能之都的革命性轉變。150年前,丹麥政府為向英國出口農產品而在位于北海出海口的埃斯比約設立港口。到19世紀末,隨著漁業發展,埃斯比約成為丹麥第五大城市。上世紀70年代,由于歐盟開始對漁業采取配額限制,埃斯比約的漁業迅速衰落。近海油氣田的大規模勘探開發又讓埃斯比約找到了經濟二次增長點。埃斯比約聚集了大量世界級的航運、IT、能源和工程管理服務公司。這為發展海上風電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2年,丹麥東能源公司和瑞典瀑布能源公司在距埃斯比約14公里的北海海域合作建立了霍恩斯・馮海上風電場,裝有80臺維斯塔斯2兆瓦風電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型海上風電場。2009年,霍恩斯・馮海上風電場進行二期擴建,安裝91臺西門子2.3兆瓦風力發電機�;舳魉�・馮海上風電場的建立帶動了埃斯比約海上風電機倉儲、運輸、預裝配、生產、工程咨詢、維護等服務完善的一站式風電產業鏈,給埃斯比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F在,歐洲2/3的海上風電機從埃斯比約運達目的地。丹麥政府正在規劃,2018年左右對霍恩斯・馮海上風電場進行第三期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