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內環氧氯丙烷市場的新參與者聲勢浩大,原有企業的危機感日益加深。不少老牌企業采取先發制人策略,加快自身的擴能進度。今明兩年,現有的山東海力、江蘇揚農、福建豪邦和河北珈奧等企業已經或即將完成擴能建設。這些企業努力憑借其現有的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夯實或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試圖以“擠出效應”防止新入市者瓜分其既得利益。不少現有廠家稱自己擴能實為“迫不得已”,因為在這個僧多粥少的年代,“擴能不一定能活,不擴能則必定死路一條”。
環氧氯丙烷是高污染危險化學品,丙烯法環氧氯丙烷已在去年被列入限制發展類名錄。但各地方的產業園區還競相爭取環氧氯丙烷項目。地方政府的熱情鼓勵和不加篩選的扶持為非理性的擴產潮火上澆油。在我國經濟增速減緩、消費和投資雙雙衰退的大背景下,一套環氧氯丙烷裝置投資動輒數億元,對地方GDP的帶動作用可謂立竿見影,但由此帶來的環保問題、土地濫用問題、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則可能讓地方甚至全國付出成倍的社會成本。
現在,我國民營經濟成分已占據半壁江山,這些經濟實體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對于逐利投資往往更迅捷。正因為如此,宏觀調控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顯得重要。調控的重點除了總量控制之外,另一個非常關鍵的任務就是產業布局。既要看到某地的資源優勢,還要看到其市場需求,二者不可偏頗,否則就容易導致“一窩蜂”現象,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