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沒氣味,還那么整潔漂亮,沒想到污水池、化糞池成了小公園了,村民沒事都愛去那兒散步呢!”提起村里今年剛造好的農村生活污水終端生態處理池和玻璃鋼化糞池,白峰官莊村村民王萬岳高興地說。
為了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環境,今年3月,官莊村開始全面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于8月底竣工。據介紹,該工程總投資325萬元,包括污水主管網、生態處理池、道路修復、接戶納污等,共鋪設污水主管網7200米,建起了3座生態處理池和13座玻璃鋼化糞池,生態處理池日總處理污水量達100噸,采用厭氧+垂直流及水平潛流復合人工濕地的處理模式。
馬漢東向記者介紹起整個污水處理的過程:“生活污水要經玻璃鋼化糞池,收集管網、塑料檢查井、清掃口,格柵井,調節池,厭氧處理池,復合流生態濕地等幾個設施,最后實現達標排放。”他告訴記者,玻璃鋼化糞池可以起到截留可沉降污染物、緩解終端處理設施的處理負荷的作用,而污水處理過程,有80%的住戶是從坐便器下直接接入管網,避免了原來各戶磚砌化糞池的滲漏問題。與此同時,這樣的玻璃鋼化糞池,可以根據區域設置,實現多戶共享。最后污水到生態濕地中,通過水生植物根系供氧,發生好氧反應、厭氧反應及兼氧反應,實現脫氮除磷。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可以達到排放標準,直接排入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