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情況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究員就《微型色譜儀器進展》做了報告。報告分微型氣相色譜儀和液相色譜微型化兩部分,就氣相、液相兩種儀器的微型化進展以及相關的技術進行了分析。集成化、芯片化是微型化的思路之一,還可考慮將其他技術應用于微型化過程中,以幫助色譜儀器解決重復性、穩定性等難題。
浙江大學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所長方群教授的報告題目是《國內外微流控儀器發展調研報告》,報告主要介紹了微流控技術的發展歷程,應用的領域和前景預期。微流控作為一種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毛細管電泳、PCR等多種儀器。截至目前,全球微流控的生產企業不到240家,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行業標準,發展難度也較大,但相信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微流控技術的產業化將會很快到來。
博納艾杰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汪群杰博士做了《液相色譜分離材料及色譜柱的技術發展趨勢及戰略》的報告。系統介紹了液相色譜填料的發展、主要生產廠家和采用的技術手段。從硅膠基質到聚合物基質、從大粒徑到亞二微米、從提高純度到鍵合極性基團,色譜填料的每一次發展都解決了大量的實際應用問題,并帶動色譜儀器的不斷發展。色譜柱市場,進口廠商眾多,國產品牌在性能、影響力方面都有待提升。汪博士還在報告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想法:建議建立統一的色譜柱命名標準,方便使用者了解色譜柱的各項信息,規范整個色譜柱市場。
應用發展情況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麗華研究員的報告題目是《液相色譜技術進展與對高端儀器發展的展望》。報告從液相色譜填料、液相色譜分離系統、液質聯用離子源三方面闡述了目前液相色譜在應用方面的發展情況。色譜填料方面,梁鑫淼研究員在球形硅膠基質、鄒漢法研究員在整體材料基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采用新型基質的色譜柱在分析上的表現均優于市場同類產品。分離系統上,張麗華、許國旺、張祥民等多位研究員都嘗試了多維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節省了成本。另外報告還介紹了浙江好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最新研發成功的“封閉可調氣氛電噴霧離子化源”,該離子源將發射針的出口端放于駐點,使泰勒錐的性狀不受外界氣流的影響,提高了離子流的穩定性。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張慶華研究員以《色譜質譜技術在二噁英分析中的應用》為題做了報告。報告除了對二噁英分析采用的高分辨氣質聯用法進行了介紹,還介紹了二噁英分析中涉及的其它色譜技術以及對樣品前處理技術的一些探討。目前,分析二噁英靈敏度最高的是雙聚焦磁質譜,其它儀器尚無法替代,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也難以達到要求,但其前處理部分的凈化凝膠滲透色譜儀技術卻相對簡單,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也已經開始和國內生產企業聯合進行自主研發,并有望在今后進行商品化推向市場,填補國內空白。
北京大學張新祥教授做了《CE-MS微量樣品高靈敏度的分析技術》的報告。報告就液相與毛細管電泳的性能做了詳細比較,就毛細管電泳與質譜聯用時的一些技術細節做了深入探討,闡述了CE-MS聯用的可行性和優勢,并提出了改進二者接口的一些可行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