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資源再生利用被稱作朝陽產業,但要真正做好卻并不容易。如浙江省一些地方,由于投入少、生產簡易、利潤豐厚,污染嚴重的廢塑料加工“小作坊”發展迅猛。
如何治理污染,徹底打擊違法違規“小作坊”,同時解決好群眾生計問題,維護社會穩定?政府需要做些什么?記者試圖從現場采訪中找到答案。
今年上半年開始,浙江省環保廳在全省打響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整治戰役,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廳長徐震掛帥。
浙江省環保廳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副主任焦璞說,今年年初,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在南京召開的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將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整治列為今年污染防治工作“三大戰役”之一。浙江省環保廳會后立即部署了相關工作;8月,環境保護部、發改委、商務部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在全國開展專項整治,浙江省臺州市的新橋鎮和金華市的東陽市被列入全國48個主要廢塑料集散地名單。10月,徐震到臺州市路橋區調研時強調:“對環境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切實規范環境行為”,“要大力推進廢塑料加工行業整治提升,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整治方案提出“決戰四季度”,凡非法加工者一律嚴打取締,具體分3步:先由經營戶自行清理;有令不行的,則由公安、環保、供電等部門聯合強制執行;如違法反彈,露頭就打,絕不手軟。
“今年12月中旬,全省各地將初步完成廢塑料加工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浙江省環保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主任翁建慶說,“明年,全省將深化廢塑料加工行業的整治,加強長效管理,確保整治成果。同時,我們還將組織編制《浙江省廢塑料企業整治出路及長效管理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