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受材料、技術和裝備的制約,我們國家的工業發展總體水平處在國際制造業產業鏈的低端,應該說,我們制造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大而不強,產能過剩,發展方式粗放,高端產品滯后,資源能源環境的約束問題日益突出,轉型升級的壓力巨大。正因為這個壓力很大,我們工業的“十二五”規劃就叫做轉型升級規劃,新材料正是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革命力量,特別是對原材料傳統產業的帶動力量更加明顯。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和保障,應該說新材料產業是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其他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新能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往往取決于關鍵材料的突破。我們來對這六種戰略性新興產業做一下分析,就能看出它們各自對新材料的需求非常巨大。在新能源里面,無論是風電還是太陽能,都要大量的新材料做支撐,在新能源汽車里面,毫無疑問,最大的障礙就在于它的電池,汽車動力電池的問題和一系列的配套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也一樣,包括我們現在哪怕是航空發動機最關鍵的一個制造業的核心,它依然受制于我們這個材料的制約。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里面更是,無論是8英寸的集成電路片、還是12英寸的,還是平板顯示玻璃、顯示器件等等,需求量非常大。在生物醫學產業里,人工關節、甚至人工的牙齒、血管的支架等等,需求量巨大。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其他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為新材料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從中也凸顯出新材料產業在其中的基礎性地位。新材料是建設重大工程、鞏固國防軍工的重要保障,超高壓電力輸送、深海油氣開發、高速鐵路、寬帶工程等國民經濟建設重大工程的順利實施都需突破一系列關鍵材料制約,進而帶動一大批工程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新材料產業是推動技術創新的先導,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新技術的發現和某種新產品的研制成功,都離不開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這里列舉了四個例子,一個是從半導體材料到集成電路產業,進而到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從玻璃到液晶材料,到平板顯示工業的發展,從光纜纖維到互聯網的發展,從高強輕型合金到企業工業航空航天。比如剛才專家講到關于汽車輕量化的問題,也是取決于新材料的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是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這個圖上我們看出,美國、歐盟、日本、德國、俄羅斯和韓國,都有相關的關于新材料的計劃和政策。 第二部分,講一下產業發展的重點。我們確定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建設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新材料對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這是我們量化的指標,我們定的產業規模到2015年要達到兩萬億,去年是8000億,年均增長率要25%。然后對創新能力、產業結構、保障能力等我們都進行了量化的要求。
考慮到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戰略意義等因素,立足發揮已有優勢,加快彌補薄弱環節,提高材料保障能力,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六大領域20個重點發展方向,下面我分別來講述。 第一類是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具有獨特的聲光電熱磁等性能的金屬材料,特種金屬功能額材料應用十分廣泛,電子信息產業就需要大量使用稀土永磁材料,貴金屬功能材料、高純硅等半導體材料。第二類是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指較傳統金屬結構材料具有更高的強度、韌性和抗腐蝕等性能的金屬材料,包括高品質特殊鋼和高強輕型合金。我國的鋼鐵、有色金屬工業規模十分龐大,總體發展比較好,和國外差距相對小一些。第三類是先進高分子材料,指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適宜在特殊領域或者特定環境下應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特種橡膠、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等,我國先進高分子材料自己率相對偏低。第四類是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地質在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上新出現的具有耐磨、耐模式等特殊性能的材料,包括先進陶瓷、特種玻璃、石墨材料等。在建筑節能、平板顯示、太陽能利用、光學儀器等領域應用廣泛。第五類是高性能復合材料,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異質、異型、異性材料復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結構的新材料。這張圖上顯示的是目前碳纖維市場的格局,基本上是日美企業壟斷,我國花了很大的精力,也設立了專項,現在發展得還不錯,但是應該說還有較大的差距。第六類是前沿新材料,首先是納米材料, 當材料達到納米尺寸以后,性能發生突變,納米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如納米粉體、納米催化劑等等。生物材料對節能環保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第三類是智能材料,能對外部環境條件變化進行判斷、處理并作出反應,可以實現材料結構的功能多樣化,如形狀記憶合金、智能高分子合金等。超導材料具有完全抗磁性、零電阻特性,包括高溫超導材料、低溫超導材料等。 我要講的就是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