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經濟形勢較為低迷、國內經濟增長趨緩的情況下,我國游艇行業在即將過去的2012年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是也孕育了新的機遇。整體來看,游艇銷售市場在逆市中面臨極大的壓力,而游艇旅游業的興起則為游艇業發展提供了契機,游艇企業競相在游艇消費產業鏈上進行布局。這些可喜的變化,豐富了游艇行業起步階段的內容,也給未來游艇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游艇銷售受到一定沖擊。
從各大游艇展成交情況來看,國內游艇銷售量取得了好于預期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上海游艇展現場實際成交額近10億元,總交易額同比增長120%。下半年,深圳游艇展實際售出游艇和達成意向訂單合計超過50艘,現場成交額達到4.9億元,與上一屆展會持平;廈門游艇展共成交各類船艇38艘,成交額為2.1億元,較上一屆增長17%;首次舉辦的廣州南沙國際游艇展共成交游艇17艘,成交額超過1億元。目前,國內游艇展會發展日漸成熟,吸引了大批潛在買家。同時,今年各展會期間送會籍、送服務等各種優惠力度較大,對銷售起到了促進作用。不過,由于目前國內游艇廠家不斷增加,游艇品牌林立,游艇行業今年的處境還是比較艱難的。美斯游艇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冰表示與前3年相比,2012年國內游艇銷售市場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較大,同時買家逐漸趨于理性,多數游艇廠家難以實現高速增長。而太陽鳥游艇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季度報告顯示,1~9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完成凈利潤36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6%,該公司成為國內同行中少數保持快速增長的企業之一。
同時,國內各大游艇展大船參展數量減少也反映出游艇銷售受到一定沖擊。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前總經理林明坤表示,目前游艇銷售出現一定困難,但應該只是暫時的,今后游艇需求多元化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旅游新引擎成突破口
目前,我國一些沿海地區正在著力發展海上休閑旅游業,由于游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載體,因此,國內17個擁有濱水資源的省、市絕大部分將游艇業發展列入了“十二五”規劃,海事、海關、邊防等部門都在思考和研究與水上休閑生活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由此可見,游艇業有望從旅游業的下一輪發展中獲得新引擎。10月12日,廣東省政府在南沙游艇會舉行海上休閑旅游啟動儀式,廣東省游艇旅游協會也在當天揭牌。廣東省旅游協會副會長李進茂透露,廣東省旅游局將力爭在3年內通過推廣海上休閑旅游,真正做到普及游艇旅游、拉動沿線海域旅游的整體發展。此外,《廣東省游艇旅游管理條例》正在制定當中,出臺后將填補該省游艇旅游領域法律法規上的空白,規范這一領域的發展,同時4條游艇試點線路也將陸續推出。
在市場的推動下,游艇旅游開發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中山市一家旅游開發公司在多次考察當地紅樹林后,有意發展“游艇紅樹林觀光游”,讓普通大眾租用游艇在紅樹林內外觀光、垂釣,開展休閑旅游活動。這家公司向相關游艇廠家一次性訂購了40艘、價值3.6億元的游艇,其中包括70英尺和80英尺游艇各20艘。
拓展后端市場存機遇。
2012年,游艇俱樂部經營不再是專業游艇會所一統天下,有實力的游艇廠家紛紛推出設計、建造、碼頭經營一條龍服務。這些廠家不再滿足于進行游艇設計和建造,而是積極投資建設游艇俱樂部,將業務領域向游艇產業后端延伸。除了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毅宏集團已經開始運營游艇俱樂部,太陽鳥、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生產企業也正計劃建設自己的游艇會。這些投資中不乏大手筆,例如8月份開始營業的上海佳豪國際游艇會,將游艇俱樂部作為重要業務,推出游艇全產業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