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環保、節能標準的提高給車用塑料技術提出了新要求。中國塑料產業在汽車輕量化進程中正在經歷從引進到創新、從追隨到引導、從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塑料、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的自主開發與加工工藝的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快。這是11月28~29日200多位中外代表在河北滄州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汽車輕量化塑料及創新材料發展論壇上達成的共識。
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工藝研究所非金屬材料室總工程師楊丹認為,汽車輕量化更多要靠廣泛應用塑料來實現,以塑帶鋼、以輕代重、以少代多是汽車輕量化最有效的途徑。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工程師馬海松也表示,車用塑料發展與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密切相關。2003年以前,大部分的塑料零部件原料由外方指定,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嘗試,國內企業不斷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正在逐步擺脫依賴進口、模仿國外模式,在新材料開發、工藝改進以及產品設計理念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秘書長鄭愷表示,我國的汽車輕量化進程正在加快,除了目前已經廣泛應用的塑料內飾件外,高性能工程塑料、熱塑性彈性體、微發泡材料以及新型纖維復合材料在大型外飾件、結構件和承載件上的應用也呈現增長態勢。更多新材料、新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對于提高汽車動力性能、降低油耗、減少排放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是離不開自主開發的新材料和新技術。
車用塑料開發應用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來自于材料廠商與整車廠的合作,這種合作在今后應該是更加開放的。“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缺乏進入參與主機廠同步開發的途徑,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各自封閉、缺乏有效的互動機制阻礙了新材料的推廣應用!闭憬栃虏牧瞎煞萦邢薰究偨浝睃S志杰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材料供應商的心聲。
會議期間,主辦方特別舉行了國際汽車輕量化科技聯盟亞洲合作啟動儀式,這一做法令與會代表歡欣鼓舞。他們熱切希望科技聯盟的成立能為材料生產商、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整車廠搭建一個開放的平等對話和有效溝通的平臺,為提升我國汽車輕量化水平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