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全球三氯乙烯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80年代中期三氯乙烯產量開始下降,部分功能被1,1,1-三氯乙烷取代,在發達國家的消費量大幅度下降;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中指出1,1,1-三氯乙烷為破壞大氣臭氧層物質,此后,其部分功能又逐步被三氯乙烯取代,加之三氯乙烯作為化工原料中間體的用量呈增長趨勢,特別是作為制冷劑HFC-134a的原料需求量迅速增加,使三氯乙烯的總體需求量趨向穩定。
行業迎來新發展
我國三氯乙烯的生產歷史悠久,吉林化學工業公司電石廠和錦化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最早生產三氯乙烯的企業。在發展初期,國內三氯乙烯產不足需,進口量逐年增長。由于國外產品低價傾銷,2005年7月22日,商務部發布第37號公告,對原產于俄羅斯和日本的進口三氯乙烯征收反傾銷稅。
實施反傾銷后,國內三氯乙烯行業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期,生產企業數、產能、產量均迅速提高。目前國內企業在10家以上,在產的企業有8家(詳見表1)。截至2010年底,我國三氯乙烯總產能在25萬t/a左右,2010年產量為16.09萬t。
受以制冷劑行業為代表的下游需求的強勁拉動,三氯乙烯的表觀消費量在不斷增加。
三氯乙烯行業在經過長期的發展,在技術進步,產品品質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績。在產能、產量的不斷增長下,國內三氯乙烯行業已經能完全自給。2011年7月21日,商務部發布第39號公告,繼續對原產于俄羅斯和日本的進口三氯乙烯實施反傾銷措施,期限為五年。國內三氯乙烯行業發展環境穩健。
表1 國內在產三氯乙烯生產企業產能統計 萬t/a
生產企業 設計產能
阿拉善達康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4.0
山東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0
山東新(中國涂料在線)龍集團有限公司 6.0
方大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
內蒙三聯化工有限公司 3.0
貴州藍天化工有限公司 1.5
寧夏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1.0
理性看待,切忌盲目擴產
受下游行業特別是制冷劑行業需求的拉動,近年三氯乙烯的產量和價格都水漲船高。由于市場價格一度沖高,盈利能力轉好,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新建項目和計劃此起彼伏,預計未來3年將新增三氯乙烯18萬t/a(含2011年)。但是,隨著制冷劑行業的沖高回落,三氯乙烯市場也開始轉入下滑通道,行業盈利能力逐漸下降。
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避免惡性競爭,新建三氯乙烯項目切忌盲目,要進行總量控制,保持供需整體平衡。現有裝置要著重提高生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同時要積極拓展環三氯乙烯應用領域,開發高端產品,提高附加值;還要構建暢通有序的信息交流平臺,促進市場良性發展。各企業間應保持透明的信息交流機制,避免低價競爭和惡性競爭。建議政府部門將三氯乙烯作為加工貿易禁止類產品,更好地加強對國內產業的保護。
“十二五”期間,三氯乙烯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但隨著規模的繼續增加,行業也將進入新的一輪調整,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