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央視一則報道稱,防輻射服不僅不能防輻射,反而會聚集輻射。
近日,一些東莞防輻射服裝企業表示,雖然以防輻射服為主業的企業并不多,但大多企業都已切身感受到這一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企業產銷量下跌達50%。
面對如今的困境,一些企業開始謀求突圍,通過豐富產品線的方式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防輻射服市場萎縮
東莞市魅健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銷售防電磁輻射服裝為主業,集科、工、貿于一體的服裝企業。“魅健”是該公司旗下的自主品牌,產品包括防電磁波輻射孕婦裝、防靜電防輻射工作服等,面向全國各省市和港澳地區銷售。
魅健公司銷售負責人透露,去年央視報道事件發生之后,公司的產品銷售嚴重受阻,銷量大幅度下降。“這件事對行業的影響很大,銷售量下降幅度達到了近50%。”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裝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防輻射服裝并不是其公司的主營業務,但目前企業已經基本停止防輻射服裝的生產,轉向普通服裝生產。“市場沒有需求,自然就沒有訂單。”他說。
據了解,去年年底央視的報道出來后,有人稱防輻射服是商業騙局。雖然事后上海防電磁輻射協會出面辟謠,卻仍難抵消其影響。
不僅是東莞的企業,業內知名的十月媽咪、添香等品牌也表示,央視報道之后,產品網絡銷售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對此,業內分析認為,防輻射服作為近5年來興起的行業,因為迎合了孕嬰市場的健康追求理念,很快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而作為“創造需求”的行業領域,當行業內出現風吹草動的時候,市場就會出現快速反應,而新興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弱。
相關企業缺少話語權
業內企業紛紛轉型,但防輻射服裝行業窘迫的現狀始終需要尋求解決之道。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盡快出臺行業的國家標準,才是消除外界質疑,改變市場現狀的治本之道。
東莞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日暉表示,目前防輻射服裝行業內的確沒有一個具體的規范,缺乏統一的標準。我國僅在2009年12月出臺了一個《微波屏蔽防護服》的推薦性標準,但沒有針對整個防輻射產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據介紹,目前東莞以防輻射服裝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數量比較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東莞相關企業在行業內缺乏話語權,而生產企業往往使用各自不同的標準,在宣傳過程中對消費者解釋的依據也不統一。
魅健服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出臺統一的國家標準能夠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業內另一家企業負責人認為,國家標準的出臺將樹立一個標桿,一方面能夠使消費者在購買時有一個具體的參考,消除對防輻射服裝行業的質疑;另一方面能夠淘汰掉一些不符合標準的企業,讓整個行業的發展更加健康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