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歐盟對若干類產品實施的鎘禁令正式生效,涵蓋范圍包括塑料、首飾和焊桿。
在歐盟銷售的首飾含有高濃度鎘,尤以從亞洲進口的人造首飾為然,歐洲委員會對此十分關注,故予以立法管制。有證據顯示,鎘可透過皮膚或口腔接觸而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并可誘發多種癌癥、肺部疾病及肝病。
因此,歐盟禁止鎘含量以重量計超過0.01%的首飾投放到市場,這些首飾包括金屬珠子、手鐲、項煉、戒指、穿孔首飾、手表、手帶、胸針及袖扣等。古董首飾不受禁令影響。
此外,禁令的適用范圍已擴展至所有塑料制品。自1992年起,歐盟已禁止大部分塑料制品含有鎘。不過,由于當時缺乏其他代替物料,聚氯乙烯內可以含有鎘。其后,聚氯乙烯生產商已找到代替品,并自愿放棄使用鎘。
自2012年1月10日起,所有投放到歐盟市場的首飾及所有塑料制品,鎘含量以重量計不得等于或超過0.01%。
雖然如此,回收及重用低鎘含量的聚氯乙烯廢料可獲得豁免,但只供有限范圍的產品使用,如建筑產品。產品投放到市場前,必須貼上專用標志或附上“含有回收聚氯乙烯”字句,讓使用者得知這些回收的聚氯乙烯含有鎘。
最后,新禁令亦適用于焊桿。焊桿是用于高溫金屬焊接的軟金屬棒。消費者通常用于制作模型火車及汽車。研究發現,含鎘的焊桿在加熱后會釋出煙霧,吸入體內可引致危險。若干供國防及航空航天工業等使用的專業用途焊桿則不受禁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