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這個產業新空間的發掘者。據該公司面料事業部營銷副總卞文生表示,他們已成功攻克了將玉米秸桿、木薯淀粉等常見植物原料合成纖維面料制成毛毯的技術,并實現了市場化運作。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徐文英認為,傳統紡織行業要進行產業升級,主要就是改善工藝、創新工藝。要實現創新,除了優秀的工藝之外,研發新原料也是必須的。他說:“企業要做強而不是貪大。瑞士、美國、日本一些小型的棉紡廠,人員工資雖然高達15美元/小時,但還能繼續經營下去。原因是其用工少,設備更新很快,技術領先,產品總是跟著市場潮流走。”
記者了解到,海天公司早前與長春大成集團就生物質(Biomass)乙二醇在新材料的應用開發方面,展開戰略性合作,共同致力于將PDT聚酯打造成為一種全新的“低碳、環保、綠色”的化纖新材料,并投入針織面料的應用及毛毯產品的開發。據悉,利用生物基乙二醇替代傳統石油基乙二醇,制得的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聚酯PDT,是人類為改善地球環境污染,運用現代科技專門研究出來的一種全新的環保纖維。“本來使用的是玉米,但一來玉米是人類的糧食,企業不宜與人爭食,二來成本比較高,所以,后來進行了不斷改良,使用了玉米秸稈為原材料。于是,本來只能被廢棄或作為燃料的玉米秸稈,通過科技創新變成了生活用品。”卞文生說。
積極推動面料創新的還有鳳竹公司,該公司近年來緊跟國際潮流趨勢,通過創新手段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斷開發出適合各種服裝用途的功能性針織面料。福建鳳竹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鋒介紹:“企業最新研發的面料包括無氟防水透氣面料、異收縮彈性面料、納米銀抗菌面料以及低碳環保針織面料,適用于運動服、休閑服及各類針織服裝。”
中國化纖協會會長端小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高成本時代”,企業要開發新型資源,要提高附加值擴大應用范圍,但最首要的,是要抓住能夠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和革新的新技術。這些技術在節能降耗、清潔生產上的巨大作用,對于應對“高成本時代”的挑戰極具價值。
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20多年的發展,以服裝業為龍頭的紡織經濟日漸成為泉州優勢產業,面料作為服裝產業鏈的上游產品行業也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更是掀起科技創新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