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布局規劃》解析
2012-2-28 來源:網絡
關鍵詞:危險化學品 十二五
對于近日出臺的國家《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一家以危化品儲運為主業、在全國主要城市設有60多個物流配送中心的企業的負責人,筆者舉雙手贊成。這份指導性文件圍繞落實《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規范園區發展,提升本質安全,降低環境風險,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環保發展保障機制,促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綠色、健康、平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舉措,為確保我國危化行業本質安全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石化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危化品在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然而,由于危化品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在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如果處置不當,會對人身、設施、環境等帶來危害,甚至釀成重大事故。當前,全社會對加強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呼聲越來越高。石化和化工行業能不能從根本上走出一條“趨利避害”的路子呢?在筆者看來,這需要以社會責任為理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國情,對行業實施調整和改造。
“十一五”時期,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石化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安全形勢明顯好轉,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危化品生產企業過多、布局分散,生產技術、管理法規標準不健全,落后工藝裝備仍占相當大的比例,安全環保投入不足,危險源數量多而散。此外,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部分化工企業與城區、居民區以及周邊企業的安全距離縮小,安全隱患進一步增大。
在當前石化和化工行業轉型、企業調整深化的關鍵時刻,工信部及時發布了《規劃》。危化企業應主動響應政府號召,與有關部門積極合作,共同為危化行業的本質安全建設作出新貢獻。從《規劃》的實施看,主要落實3項重點任務,一是優化產業布局,二是推動技術進步,三是強化安全管理。這對從源頭上解決困擾危化行業發展的安全環保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優化產業布局是項根本性工作。結合危化品分布及產業特點,統籌化工園區和化工集聚區布局,建立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安全環保和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的化工園區,是實現行業本質安全的基礎。要對化工園區外的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制定實施“關、停、并、轉、遷”計劃,以此解決目前危化品企業過多、布局分散和危險源數量多而散的問題。
以技術進步為手段,推動提升本質安全度。在這方面,需要建立與化工園區相配套的體現高科技的專業物流園,集聚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通過提高危化品儲運企業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改變因落后工藝裝備和安全環保投入不足而導致事故頻發的局面。同時,對危險事故易發多發領域的“流動危險源”——危化品公路、水路和鐵路運輸,包括各地的儲存倉庫,需加強整合與改造。應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按照物流業成長的客觀規律,淘汰落后,實施并購,促進物流業跨區域發展。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業,推廣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術,建立大口岸危化物流信息和電子商務平臺。
強化安全管理,更需要花大力氣。要進一步提高危化品行業管理標準,努力與聯合國GHS(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接軌。當前應抓緊制修訂國內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職業健康、進出口檢驗檢疫等法律、法規和標準,推行國際先進的HSE管理制度。同時,各級政府安監部門要加強對危化品企業的日常監測和依法處罰。
安全生產本質上也屬生產力和競爭力范疇。筆者堅信,通過堅持不懈的本質安全建設,《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國內危化產業的布局更加合理,化工園區和集聚區更加規范,危險源多而散的局面明顯改善,法規標準建設更加完善,本質安全度有效提升”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