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每個家庭和單位都會準備一次性衛生紙杯或塑料杯,即拿即用。還有不少人喜歡用紙杯盛牛奶、奶茶或豆漿等,冷了就在微波爐里熱一下。
但是最近,有專家指出,一次性紙杯“最不衛生”了,而且網上也盛傳“紙杯比塑料杯‘毒’30倍”的熱帖,說是一次性紙杯之中加入了一種廣泛應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學物質——雙酚A。
那么,一次性紙杯到底是否如網上傳言的那樣“毒”?另外,一次性紙杯到底含有什么成分?和一次性塑料杯相比,兩者有什么區別?就此,本期《民生實驗室》聯合寧波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進行了一次實驗。
第一次實驗
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均不含雙酚A
1月31日下午,記者隨機在超市及一些單位采集了4個一次性紙杯和1個一次性塑料杯,邀請寧波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理化中心工程師孫行進行現場實驗。
實驗內容:檢驗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中是否含雙酚A成分。
實驗過程:在現場,理化中心工程師孫行將蒸餾水放入5個樣品中,于70攝氏度保溫3小時。之后,將提取液于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分析。因為有些實驗分析數據需要幾個小時后才能得出,所以,這次關于雙酚A成分及含量檢測結果,需等到第二天。
實驗結果:2月2日上午,記者得知實驗結果。經過檢驗,隨機采集的4個一次性紙杯和1個一次性塑料杯,雙酚A含量均低于檢出限,由此可見,網上傳言的含有雙酚A,“紙杯比塑料杯‘毒’30倍”不準確。
長期從事紙杯檢驗的孫行工程師還告訴記者:“由于樣本量偏少,本次檢測結果的代表性不夠,以后我們也會積極關注。”
第二次實驗
一次性紙杯“穿”的也是塑料衣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一次性紙杯的內側杯壁上,好像涂了一層東西,摸起來手感光滑,燈光下則會顯得亮晶晶。這一層光滑發亮的涂層薄膜是什么化學材料制作的?加工在紙杯內側杯壁上會起到什么作用?這種化學材料是否會溶解在飲品中?長期飲用對飲用者身體是否會造成危害?現場,實驗員還教給記者一種極為簡單的方法,只要用一種極為常見的化學液體——酒精,就能輕易地分離出一次性紙杯內側的那層薄膜。
實驗內容:準備好一只一次性紙杯,一個容器(家里用的儲藏盒、小臉盆皆可),和足量的酒精(可以是醫用的95%酒精,學名:乙醇)。在實驗員的指導下,記者獨立實驗,分離出普通一次性紙杯內側的那層防水膜。
實驗過程:在實驗員的指導下,記者就大家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隨手選擇了三樣東西,作為實驗的對象及工具。它們分別為一只本報的一次性紙杯,一個家中常用的塑料儲藏盒,一瓶500毫升的醫用酒精(95%酒精,這個在各大藥房就能買到)。首先,將紙杯撕開,取一大塊紙杯杯壁放入容器中,接著,將酒精倒入容器內,酒精溶液的量沒過紙杯片即可,然后,將紙杯片浸泡在酒精溶液內,放置一段時間,為防止酒精揮發,記者在容器上加了一個蓋子。
3個小時后,記者從容器中取出紙杯片,用指甲在杯壁內側輕輕一刮,就刮起了一層極薄的透明薄膜,順勢一撕,整張薄膜被順利掀起。
實驗結果:這層薄膜就是聚乙烯膜,而制作這層薄膜的原料就是常見的聚乙烯塑料。紙杯在生活中為了達到防止滲漏及安全衛生的效果,會在紙杯內壁涂一層聚乙烯膜。聚乙烯是塑料食品包裝材料中較為安全的產品。
結果分析
少用和科學使用一次性紙杯
“紙杯是用包裝用原紙制造的,內表面覆有石蠟、聚乙烯涂層或聚乙烯膜的杯子用于盛裝冷、熱飲料和冰激凌。第二次實驗中剝離出來的那層膜,就是聚乙烯膜,它的成分,跟一般塑料杯沒什么兩樣。”
“塑料杯的原材料一般是聚丙烯和聚乙烯,也有用聚苯乙烯等其他材料的。”
孫工告訴記者,一次性紙杯按用途分為冷飲杯、熱飲杯和冰激凌杯,應該按照用途來合理選擇紙杯。紙杯不耐高溫,因此像紙杯以及方便面紙盒子之類,盡量不要在微波爐中加熱使用。
另外,有些紙杯可能是利用廢紙做的,為了讓紙杯子看起來更加白,在生產時,廠家會使用增白劑。有些廠家還可能會使用熒光劑來增加白度。按照國家規定,食品用紙是不允許使用熒光劑的。
那么,我們平時該選用什么樣的紙杯或塑料杯呢?
孫工告訴記者:一是認準“QS”(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識)標志。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要求,食品用紙包裝容器、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等制品必須有QS標志才能出售。二是看產品標識是否完整。三是不要選擇圖案過多、顏色鮮艷豐富的紙杯。四是杯身挺度和負重性能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