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保障“落地”
為確保上述一系列目標任務的真正“落地”并取得實效,《規劃》從產業、財稅、金融政策以及行業標準和原材料保障等諸多層面提出了七項具體保障措施。
在產業政策體系上,修訂和完善重點行業準入條件,加強對資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項目的準入管理;引導紡織企業理性投資,促進轉型升級;鼓勵紡織工業向中西部轉移,發揮紡織工業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研究完善高污染企業和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保障措施,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等。
為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作用,在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規劃中將紡織機械、新型纖維材料及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作為重點予以支持;建立鼓勵紡織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優先支持與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組、產業轉移相結合的技術改造項目,支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重點支持紡織產業集群區內產品研發、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制定穩定紡織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財稅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等。
為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優先支持新型紡織纖維材料、高端紡織裝備、產業用紡織品、品牌服裝和家用紡織品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和品牌運作能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短期投融資券等拓寬融資渠道和提高融資能力;鼓勵擔保機構為中小紡織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
紡織服裝作為出口導向型行業,貿易環境改善對出口企業的意義非同一般。“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保持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政策的相對穩定,確保及時足額退稅;進一步改善進出口管理、通關便利化、外匯管理,加強對重點出口市場的跟蹤監測,及時發布進出口數據和監測預警信息;支持紡織企業“走出去”,重點支持企業在國外建立原料基地、研發中心和營銷網絡。
在強化行業標準上,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標準協調配套,加強產業用紡織品與醫療、建筑、交通等下游應用領域相關標準和使用規范的銜接;同時加大采用國際標準的力度,完善并提升紡織行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時至今日,去年棉花等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仍然令紡織行業心有余悸。為加強原材料保障,《規劃》特別指出,要完善棉花供需宏觀調控機制,改進棉花進口配額管理,促進國內外棉價基本接軌;加強棉花、羊毛、麻類等紡織原料的品種改良和優質原料基地建設,穩定棉花種植面積。
作為政府和企業的橋梁,行業協會的作用不容小覷。“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協會、商會不僅要進一步加強行業研究、規劃和管理咨詢服務,組織行業調研,及時反映行業情況、問題和訴求,還將致力于推廣行業先進技術,注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相關報道: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2012年將延續兩位數增長
日前從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獲悉,作為紡織工業的重點突破領域,2011年產業用紡織品增長較快,2012年的增速將超過兩位數。
當前,我國傳統紡織服裝生產面臨資源、環境等要素挑戰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的競爭,開拓新的應用領域、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是我國紡織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由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的重要舉措之一。
盡管當前產業用紡織品2011年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協會人士預計,“在各方面的重視下,增長速度有望超過兩位數。”
協會人士指出,2012年產業的發展形勢依然樂觀。首先,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環境下,相關產業對紡織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據協會人士介紹,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外貿依存度相對較低。目前產業用紡織品的出口占比不足20%,因此不容易受到2012年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該人士表示,今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兩位數增長較有保障。
根據工信部此前發布的《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總產值年均增長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