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武城縣玻璃鋼產業華麗轉身
2012-3-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玻璃鋼 德州武城縣
培育龍頭: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作為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玻璃鋼歷來被視為武城的 “臉面”。僅魯權屯鎮便有1000多家玻璃鋼生產加工企業,家家戶戶生產玻璃鋼一度成為該鎮獨特的風景。雖然企業數量多,但缺少核心技術、產品檔次及附加值低、缺少帶動能力強的核心龍頭企業等成為困擾該縣玻璃鋼行業的難題。
“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要有龍頭企業來支撐。龍頭企業有多強,產業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強。”認識到這一點后,武城玻璃鋼進軍新材料產業,并規劃出一條“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之路。
為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該縣先后培植起了金光集團、中南集團、日新公司、貝州集團、中遠公司等一大批省級企業集團。規模的集聚帶來產業的裂變,金光集團作為全省最早的玻璃鋼企業之一,去年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4700萬元;匯特公司EPS外墻保溫板、電力鐵塔及波形梁鋼護欄項目被列入山東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達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6.78億元,利稅1.07億元。如今,該縣玻璃鋼及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69家,過5000萬元的23家,過億元的10家。
隨著骨干企業的不斷壯大,武城縣新材料產業的產業集聚力得到不斷提升,新材料產業呈現出以玻璃鋼、中央空調產業為主,高檔建筑材料、土工和環保過濾材料等多種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同時,該縣充分發揮商貿物流生產加工基地的區位優勢,成功引進了投資15億元的雙一集團復合材料產業園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該縣還在縣經濟開發區高標準規劃建設新材料產業園區,吸納集聚全縣規模以上新材料加工企業,現已有20多家企業報名入駐,極大提高了產業競爭力。
自主創新:傳統產業華麗轉身
“用同樣的材料,今天造個圓的,明天再改成方的,在一段時期,我們的玻璃鋼產業都是單純地依靠產品數量來提高市場占有率。由于缺乏科研創新,產品結構調整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要。所以不但要培植骨干企業,更要注重企業的自主創新。”該縣民經局局長杜惠來有著這樣的認識。
為使傳統產業華麗轉身,武城縣對“土老板”們實施了 “借腦工程”,該縣每年都要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對他們進行“洗腦”,在學習業內先進經驗和做法的同時,并對新材料產業發展進行論證分析。目前,該縣玻璃鋼及新材料產業集群擁有2家大型研究所、 20多個研發中心,并與中國復合材料協會、濟南大學等200多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重點企業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如今該縣85%以上的玻璃鋼及新材料企業建立了科研機構,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武城用自身的努力實踐了這一名言。通過上馬技改項目、改善裝備水平、提升產品層次,該縣新材料產業不斷地轉型升級,形成了產業體系健全、配套能力完善的產業集群。華能公司與中國建筑科學院聯合開發的斜流式風機、改性菱鎂通風管道等30余種新產品填補了行業空白,并榮獲多項展覽會大獎;中南集團與一汽集團汽車研究所聯合研制的特種SMC汽車發動機汽缸蓋,在紅旗轎車上成功試用。
為進軍高端市場,該縣先后引進新上了日新公司陶瓷刀具、匯特公司外墻保溫材料、華蓬公司土工布、奧博公司環保過濾材料、金通公司橡膠油管、龍祥公司橋梁支座等新材料生產項目。產品涵蓋了纏繞管道、電纜橋架、彩鋼加工、鋁鐵制品等多個產業,產品達48個系列 3600多個品種,廣泛應用于建筑、交通、航天、軍工等多個領域。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